双点源滴灌条件下土壤湿润锋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15
作者
郑园萍
吴普特
范兴科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关键词
滴灌; 交汇入渗; 湿润锋;
D O I
10.13522/j.cnki.ggps.2008.01.016
中图分类号
S275.6 [滴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滴头流量、灌水量和滴头间距下双点源滴灌水分交汇作用对湿润锋运动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交汇界面,湿润锋水平和垂直入渗距离与入渗时间符合多项式关系,在未发生交汇的平面符合幂函数关系。相同条件下,交汇界面处的水分向外扩散距离与距滴灌点源相同距离处未发生交汇的水分扩散距离相比增加了30%,湿润锋前沿处的含水率比其增大了81%。在滴头流量为0.8 L/h、灌溉水量17.0 L条件下,双点源交汇入渗在结束灌水时湿润锋水平和垂直湿润距离分别为31.0 cm和33.3 cm,比单点源入渗分别大1.0 cm和1.3 cm。此外,通过试验发现,增大滴头流量、灌水量或缩小滴头间距均能有效改善土壤湿润体的均匀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点源滴灌滴头流量与湿润体关系研究 [J].
李明思 ;
康绍忠 ;
孙海燕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4) :32-35
[2]   滴灌土壤湿润体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J].
张振华 ;
蔡焕杰 ;
郭永昌 ;
耿宝江 .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02) :17-20
[3]   充分供水条件下点源入渗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J].
费良军 ;
谭奇林 ;
王文焰 ;
张建丰 ;
不详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 1999, (02) :71-75
[4]   滴灌条件下沙地土壤水分分布与运移规律 [J].
陈渠昌 ;
吴忠渤 ;
佘国英 ;
荣浩 .
灌溉排水, 1999, (01) :29-32+39
[5]   地下和地表滴灌土壤水分运动的室内试验研究 [J].
吕谋超,仵峰,彭贵芳,熊明洁 .
灌溉排水, 1996, (01) :42-44
[6]  
膜下滴灌灌水技术参数对土壤水热盐动态和作物水分利用的影响.[D].李明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