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对东南亚地区有文献记载的油气苗分布状况的研究,分析了可见油气苗和地下工业油气储量之间的关系。同时就这一问题做了全球范围的广泛研究。现代大地构造和石油运移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流动油气苗的强度。如果把构造上相似的盆地划分成组,这种影响就会减弱,同时可以发现油气苗数量与盆地储量之间的相关性。在次盆地规模,可以看到油气苗集中出现在活动底辟、活动断层和盆地隆起边缘这样的构造上。虽然有许多油气苗可以通过曲折的通道与下倾的油气藏相连,但直接位于大油气田之上的油气苗却很少。在活动的挤压性和底辟环境中,油气苗和油气藏具有最好的联系,对含有浅层油藏的构造尤其如此。如果圈闭深埋于厚层未扰动盖层之下,油气苗则极为罕见。可见油气苗在多数新区盆地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区域上的指导性,即可以为一个盆地的油气系统提供性质、规模和油气潜在数量方面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