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北京特大暴雨的预报问题

被引:25
作者
陶祖钰 [1 ]
郑永光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和海洋科学系
[2] 国家气象中心
关键词
特大暴雨;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数值预报; 暖区对流; 短时预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根据探空资料和国内外网站上实时收集的2012年7月10—22日的数值预报、卫星、雷达和地面资料,对2012年7月21—22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分析和预报过程进行了总结。得到如下结果:(1)"7·21"暴雨属于一次典型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暴雨过程,发生在具有高温高湿的偏南风低空急流左前方、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深厚的暖平流等有利于MCC发生的环流背景下。(2)各种数值模式均不同程度地报出了这次暴雨,预见期可达3~4 d。1~2 d的短期预报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报出暴雨的落区和强度,但对暴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明显偏晚约6 h。(3)卫星和雷达监测表明,在大尺度雨带到达之前12 h,初始对流已在锋前暖区发生。根据回波的移动、增强和组织化,可以外推第一波雨峰将在中午前后影响北京,从而对数值预报作出及时的修正。回波和地面要素场(风、露点)的配合分析,可以大致确定发生初始对流所必需的静力不稳定条件和初始抬升条件,可为回波外推预报提供一定的天气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93 / 20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一次冷涡背景下强对流不稳定条件的成因分析 [J].
李云静 ;
张建春 ;
王捷纯 ;
方纯纯 .
气象, 2013, 39 (02) :210-217
[2]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J].
俞小鼎 .
气象, 2012, 38 (11) :1313-1329
[3]   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一)观测分析及思考 [J].
谌芸 ;
孙军 ;
徐珺 ;
杨舒楠 ;
宗志平 ;
陈涛 ;
方翀 ;
盛杰 .
气象, 2012, 38 (10) :1255-1266
[4]   “7.21”北京大暴雨系统的结构演变特征及成因初探 [J].
孙继松 ;
何娜 ;
王国荣 ;
陈明轩 ;
廖晓农 ;
王华 .
暴雨灾害, 2012, 31 (03) :218-225
[5]   关于暴雨和湿急流的讨论 [J].
陶祖钰 ;
刘伟 .
气象学报, 2005, (05) :825-833
[6]   登陆台风中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数值研究 [J].
刘伟 ;
张庆红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1) :73-79
[7]   黄海及周边地区α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的环境条件 [J].
郑永光 ;
陶祖钰 ;
王洪庆 ;
Lee Dong-Kyou ;
Wee Tae-Kwon ;
OH Jae-Ho .
气象学报, 2002, (05) :613-619
[8]   华北平原中尺度对流复合体发生的环境和条件 [J].
吕艳彬 ;
郑永光 ;
李亚萍 ;
陶祖钰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4) :406-412
[9]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life cycle of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in China and its vicinity.[J].马禹;王旭;陶祖钰.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1997, 05
[10]   常规资料揭示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环流结构 [J].
陶祖钰 ;
黄伟 ;
顾雷 .
热带气象学报, 1996, (04) :8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