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质指标在不同MS诊断标准中应用比较

被引:14
作者
邵继红 [1 ]
沈霞 [2 ]
潘林 [3 ]
李东野 [2 ]
王坤 [2 ]
金英良 [1 ]
俞黎黎 [1 ]
机构
[1] 徐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卫生学教研室
[2]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3] 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MS); 体质质数(BMI); 腰围(WC); 腰臀比(WHR);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89 [代谢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 I)、腰围(WC)、腰臀比(WHR)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比较它们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分会(CDS)、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2005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3次报告修订版(NCEP-ATPⅢ)的MS诊断标准中的应用。方法对研究资料分别采用CDS(2004)、IDF(2005)、ATPⅢ(2005)的诊断标准计算MS以及肥胖的患病率,比较不同MS标准下的BM I、WC和WHR以及它们的相关性。结果CDS(2004),IDF(2005)、ATPⅢ(2005)的诊断标准下的MS患病率分别为15.2%,15.8%和22.6%;肥胖率分别为42%,30.5%和30.5%。3个诊断标准中MS的BM I平均值分别为27.8,28.0和27.1;男/女WC的平均值分别为93.7/87.4,96.8/89.4和93.7/851;男/女WHR的平均值分别为0.92/0.86,0.94/0.88和0.93/0.86。BM I、WC和WH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1(BM I/WC)=0.785,r2(BM I/WHR)=0.580和r3(WC/WHR)=0.878;3个诊断标准的BM I/WC相关系数分别为0.128,0.566和0.682,BM I和WC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BM I,WC和WHR与MS关系密切,并存在高度相关性:BM I和WC均可用于肥胖的判断以及作为MS诊断标准的组分;对中国人而言,肥胖在MS中的地位与其他组分地位应相同。
引用
收藏
页码:261 / 262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徐州市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调查 [J].
邵继红 ;
王坤 ;
沈霞 ;
李东野 ;
李翔 ;
方晓芬 ;
何庆峰 ;
刘微微 ;
任香梅 ;
张美荣 ;
金英良 .
中国公共卫生, 2008, (09) :1118-1119
[2]   中国成人代谢综合征腰围切点的研究 [J].
周北凡 ;
武阳丰 ;
李莹 ;
张林峰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5, (01) :85-89
[3]   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 [J].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 (01) :10-15
[4]   中国11省市35~64岁人群应用不同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比较 [J].
李岩 ;
赵冬 ;
王薇 ;
王文化 ;
孙佳艺 ;
秦兰萍 ;
贾妍娜 ;
吴兆苏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7,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