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小时完全睡眠剥夺对个体心理旋转能力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王伟
刘旭峰
苗丹民
机构
[1] 第四军医大学心理学教研室
[2] 第四军医大学心理学教研室 西安()
[3] 西安()
关键词
实验心理学; 睡眠剥夺; 实验室研究; 心理旋转; 空间能力; 表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6 [变态心理学、病态心理学、超意识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目的:探讨32小时完全睡眠剥夺对个体心理旋转能力的影响。方法:8名健康男性青年在32小时睡眠剥夺条件下,分别在8个时间点(0800;2000;2400;0200;0400;0600;1000;1400)进行计算机呈现的多边形图形心理旋转测试和POMS测验。采用拉丁方实验设计。结果:随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多边形图形心理旋转测验绩效下降,以剥夺后24小时最低,之后略有恢复,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同时POMS情绪负性因子T、D、F、C各要素自评得分增加,情绪正性因子V得分减低。结论:32小时睡眠剥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心理旋转作业绩效,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作业绩效呈下降趋势,在睡眠剥夺24小时时作业绩效下降最明显。此外,个体的情绪亦受累及。
引用
收藏
页码:194 / 19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表象旋转加工子系统特性的初步研究 [J].
游旭群 ;
杨治良 .
心理学报, 1999, (04) :377-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