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强度冗余的零部件再制造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18
作者
宋守许
刘明
柯庆镝
刘光复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关键词
再制造设计; 强度冗余; 冗余因子; 优化设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H16 [机械制造工艺];
学科分类号
0802 ;
摘要
针对目前再制造设计反馈机制不完善及缺乏再制造可行性强度指标等问题,提出强度冗余的概念,通过分析现役零部件"设计、服役、再制造"阶段的强度及损伤,结合零部件设计信息,以零部件主要失效形式为基本依据,构建强度冗余的层次结构,包括强度指标层、强度及损伤层和设计要素层,并明确强度冗余的数学表达。在此基础上建立冗余因子的计算模型,分析零部件满足再制造的强度冗余条件,同时以冗余因子为再制造可行性指标提出基于强度冗余的量化分析、参数优化和反馈验证三阶段设计流程,以实现零部件的再制造优化设计,并且分别对各阶段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曲轴为例分析计算其强度冗余因子,对其初始设计方案进行面向再制造的改进,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基于裂纹萌生期限的典型零件剩余寿命预测 [J].
宋守许 ;
张敬东 ;
刘志峰 .
中国机械工程, 2011, 22 (20) :2490-2494
[2]   齿轮加工机床的绿色设计与制造技术 [J].
李先广 ;
刘飞 ;
曹华军 .
机械工程学报, 2009, 45 (11) :140-145
[3]   面向再制造工程的绿色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 [J].
杨继荣 ;
段广洪 ;
向东 .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S1) :67-70
[4]   产品可再制造性评价方法与模型 [J].
张国庆 ;
荆学东 ;
浦耿强 ;
王成焘 ;
徐滨士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5, (09) :1431-1436
[5]   再制造设计基础及方法 [J].
朱胜 ;
徐滨士 ;
姚巨坤 .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03) :27-31
[6]  
An evaluation model of product upgradeability for remanufacture.[J].Ke Xing;Martin Belusko;Lee Luong;Kazem Abhary.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07, 1-2
[7]  
机械疲劳与可靠性设计.[M].李舜酩编著;.科学出版社.2006,
[8]  
再制造工程基础及其应用.[M].徐滨士; 刘世参; 编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9]  
抗疲劳设计.[M].赵少汴;王忠保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10]  
汽车发动机的磨损和寿命.[M].[苏]格里戈里耶夫(М·А·Григорьев);[苏]波诺马列夫(Н·Н·Пономарев) 著;张兴礼 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