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异黄酮的药理作用Ⅱ

被引:13
作者
郑高利
机构
[1]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抗氧化作用; 细胞株; LDL; 胆固醇; 胆甾醇; 金雀异黄素; 药理作用;
D O I
10.13748/j.cnki.issn1007-7693.1998.02.005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1 抗肿瘤作用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与激素代谢密切相关的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等均和大豆制品的摄入量呈负相关。大豆中许多成份(如大豆皂甙、植酸和蛋白酶抑制剂等)均有抗癌作用,其中所含的异黄酮,特别是金雀异黄素,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活性成份。 Vernon发现喂以含金雀异黄素75和150mg/kg的饲料,能使促癌剂(ADM)诱导的大鼠直肠癌变灶的数量由对照组的85.29±10.22下降到60.2±8.03和56.21±7.63。金雀异黄素对来自人胃癌的细胞株HSC-41E6、HSE-45MZ和SH101-PC等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来源于食管癌和直肠癌的细胞株有中等程度的抑制作用,低浓度(<10μg/ml)表现为抑制细胞生长,高浓度(>20μg/ml)表现为细胞毒作用,出现染色体浓缩、核碎裂和DNA断裂等细胞凋亡的结构变化。大豆甙元10μg/ml不仅使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生长和增殖受到抑制,并且使其向粒细胞系分化。 体外试验证明大豆异黄酮抗癌作用不依赖雌激素受体(ER)的存在。金雀异黄素对ER(+)和ER(-)的人乳腺癌细胞株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表明它可以通过非ER途径发挥作用。金雀异黄素和大豆甙元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也不完全相同。Yushizumi发现金雀异黄素使胃癌细胞株(HGC-27)停留在G2-M期,而大豆甙元则使之停留在G1期。同样大豆甙元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微生物来源的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剂Ⅳ.抗生素SIPI-8926-Ⅱ的研究 [J].
胡海峰,朱宝泉,龚炳永 .
中国抗生素杂志, 1996, (03) :173-179
[2]  
Genistein arrests cell cycle progression at G2-M. Matsukawa Y, Marui N, Sakai T, et al. Cancer Research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