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中国区域收入差距研究

被引:6
作者
徐杨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中国区域收入差距; 产业份额; 贸易自由度; 对制造业产品的支出份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7 [国民收入、国民财富];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取得了全面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连年增长,然而在经济总量日益增长的前提下不同区域间的收入差距却越来越显著,特别是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关于国民收入的区际分配的理论指导下,运用面板计量分析,考察了区域产业份额、贸易自由度、对制造业产品支出份额对我国区域收入差距的影响,并通过比较东、中、西三大地区在这些变量系数上的不同,探讨造成我国不同地区实际收入水平差距的因素。从而也验证了新经济地理学关于区际收入差距理论,即区域产业份额是影响区际收入水平的关键变量,同时贸易自由度、对制造业产品的支出份额也对区域实际收入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另外,区域的非市场化程度、政府财政政策力量以及对外经济开放度也会影响区域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从全要素生产率看中国的地区收入差距.[D].田孟.天津财经大学.2007, 02
[2]  
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变动的制度分析.[D].包焱.上海师范大学.2005, 07
[3]   近年来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 [J].
许召元 ;
李善同 .
经济研究, 2006, (07) :106-116
[4]   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 [J].
金煜 ;
陈钊 ;
陆铭 .
经济研究, 2006, (04) :79-89
[5]   运输成本、劳动力流动与制造业区域分布 [J].
林理升 ;
王晔倩 .
经济研究, 2006, (03) :115-125
[6]   我国地区之间实际收入差距小于名义收入差距——加入地区间价格差异后的一项研究 [J].
江小涓 ;
李辉 .
经济研究, 2005, (09) :11-18+65
[7]   地区经济差距根源的区际产业经贸关系实证研究——从我国地区间投入产出联结表试算的视角 [J].
张阿玲 ;
黄伟 ;
张晓华 .
财经研究, 2005, (03) :109-125
[8]   浅释中国地区收入差距:1952—2002 [J].
董先安 .
经济研究, 2004, (09) :48-59
[9]   中国地区差距:度量与成因 [J].
张吉鹏 ;
吴桂英 .
世界经济文汇, 2004, (04) :60-81
[10]   生产集中、人口分布与地区经济差异 [J].
李国平 ;
范红忠 .
经济研究, 2003, (11) :79-8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