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态工程及其组合系统除藻效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7
作者
吴振斌
吴晓辉
付贵萍
成水平
贺锋
邓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北京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生态工程; 组合; 藻类; 去除效率;
D O I
10.13227/j.hjkx.2006.02.009
中图分类号
X703.1 [技术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比较了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由水平流碎石床湿地、下行流湿地、上行流湿地、好氧塘和兼性塘等不同生态工程单元组合而成的5组8套小型处理系统对藻类的去除效率及其变化趋势,并根据适宜水力负荷下各系统除藻效率的季节变化研究了各种组合形式对藻类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为0.8m3/(m2.d)时,各处理单元对藻类生物量的去除效率均达到最高;好氧塘+下行流湿地系统和水平流碎石床系统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水力冲击负荷能力;各生态工程组合系统的除藻效率在夏季最高,对藻类的去除率均超过94%;冬季最低,藻类去除率变动范围为34%90%.不同类型生态工程的组合方式决定了系统的除藻效率,下行流-上行流湿地的组合对藻类去除效果优于其它组合,季节变化对其运行效果影响不大;水平流碎石床湿地系统对藻类去除效果略逊于其它组合且受季节影响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241 / 2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不同湿地组合工艺净化污水效果的比较 [J].
陈德强 ;
吴振斌 ;
成水平 ;
付贵萍 ;
贺锋 .
中国给水排水, 2003, (09) :12-15
[2]   生物塘——人工湿地处理制浆造纸废水工程实践 [J].
韩勤有 ;
徐雅娟 ;
高升平 .
陕西环境, 2003, (03) :12-13
[3]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除藻研究 [J].
况琪军 ;
吴振斌 ;
夏宜琤 .
水生生物学报, 2000, (06) :655-658
[4]   强化塘-人工湿地复合生态塘系统中氮和磷的去除规律 [J].
曹向东 ;
王宝贞 ;
蓝云兰 ;
刘鸿亮 .
环境科学研究, 2000, (02) :15-19
[5]   污水稳定塘除藻的可行性技术研究 [J].
万登榜 ;
丘昌强 ;
刘剑彤 ;
陈珠金 ;
肖邦定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9, (S1) :84-87
[6]   深圳白泥坑、雁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场 [J].
陈韫真 ;
叶纪良 .
电力环境保护, 1996, (01) :47-51
[7]   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机理 [J].
吴晓磊 .
环境科学, 1995, (03) :83-86+96
[8]   模拟人工湿地去除富营养化湖水中藻类 [J].
杨昌凤 ;
夏盛林 ;
马卫军 .
水处理技术, 1993, (03) :40-43
[9]  
湖泊生态调查观测与分析[M].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黄祥飞主编, 2000
[10]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编委会,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