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虫病鼠肠壁组织、肝脏及血清氧自由基的观察分析

被引:4
作者
崔昱
程晓馨
王莹
李杰
机构
[1] 大连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关键词
旋毛虫病,氧自由基,肠壁组织,肝组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32.14 [旋毛虫病(蟠虫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本实验观察了小鼠感染旋毛虫后不同时期其肠壁组织、肝脏以及血清中XOD、MDA和GSH的改变,以期了解氧自由基、氧化代谢产物以及抗氧化能力在旋毛虫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揭示旋毛虫病产生的生理机制。结果显示:小鼠在感染旋毛虫后的第3~7d,肠壁组织中的MDA明显升高(P<0.01),GSH相应明显降低(P<0.01)。14d后GSH逐渐恢复,MDA在下降之后于30d时再度升高。肝组织中的XOD、MDA在感染后3~7d即出现明显的升高(P<0.01),GSH明显降低(P<0.01)。14d后,XOD恢复正常,而MDA和GSH继续上升并维持较高的水平。血液作为新陈代谢的重要场所MDA在感染后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实验表明:氧自由基、氧化代谢产物以及抗氧化能力的改变在旋毛虫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示检测氧自由基是了解旋毛虫病的病变程度及监测病变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3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几种旋毛虫的氧化剂抵御酶 [J].
王敏娟 .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1995, (01) :44-44
[2]   血浆还原型谷胱甘肽荧光测定改良法 [J].
唐爱国 ;
杨锡兰 .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0, (03) :293-295
[3]   血浆丙二醛含量的测定方法—改良的八木国夫法 [J].
齐凤菊 ;
周玫 ;
陈瑗 ;
孔华 .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986, (02) :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