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不同防风材料降低风速效应的比较

被引:42
作者
黄富祥
高琼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开放实验室!北京
关键词
防风材料; 降低风速比率; 风速廓线方程;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1.01.008
中图分类号
S157.2 [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措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生态建设过程中 ,需要进行决策并经常引起争论的问题是 ,应该选择哪种类型植被 ,才能获得最大的防风效应。为比较不同防风材料降低风速效应的差异 ,在春季大风天气 ,选取毛乌素沙地 5种常见的灌草乔植物和 2种常见的人工防风材料栅格沙障和栅栏 ,进行防风性能野外实地观测。分析结果表明 ,几种防风材料降低风速性能从大到小的次序为 :沙蒿 >芨芨草 >杨柴和牛心朴子 >沙障 >栅栏 >旱柳 ,沙蒿性能最好 ,降低风速比率达到 0 .49,旱柳性能最差 ,近似为 0 ;就乔、灌、草植被类型而言 ,防风效应的一般次序为 :灌木 >草本 >乔木。据此认为 ,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生态建设中 ,坚持以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的原则 ,才能提高有效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取得较好的环保效益。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0+38 +3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依据野外实测的蒸腾速率对几种沙地灌木水分平衡的初步研究 [J].
董学军 ;
张新时 ;
杨宝珍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7, (03) :13-21+24-30
[2]   基于土壤水分平衡的沙地草地最优植被覆盖率的研究 [J].
高琼 ;
董学军 ;
梁宁 .
生态学报, 1996, (01) :33-39
[3]   林带阻力系数与透风系数关系的理论分析 [J].
周广胜,朱廷曜 .
应用生态学报, 1994, (01) :43-45
[4]   毛乌素沙地的生态背景及其草地建设的原则与优化模式 [J].
张新时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4, (01) :1-16
[5]  
风沙地貌学[M]. 科学出版社 , 吴正编著,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