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1980年代的美日货币谈判——结构性权力的视角

被引:10
作者
姜默竹
李俊久
机构
[1] 不详
[2]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货币谈判; 日元美元委员会; 广场协议; 贝克-宫泽会谈; 卢浮宫协议; 结构性权力;
D O I
10.16123/j.cnki.issn.1000-355x.2013.03.007
中图分类号
F817.12 []; F823.1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80年代是美国在传统的贸易政策之外日益重视用货币和金融手段敲打日本的时期。在这一阶段,美国主要借助日元美元委员会、广场协议、贝克-宫泽会谈、卢浮宫协议4个平台和机制,对日本采取双边谈判与多边协调并举、推动日本金融自由化与压迫日元升值并用的策略,在美日货币谈判的阶段性推进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与在国际商品市场上公然"对美说不"不同,日本在对美货币谈判中无一不是以妥协和让步收场。追根溯源,奥秘在于美国塑造并控制着日本活动于其中的安全结构、金融结构、知识结构和贸易结构。从结构性权力的视角反思1980年代的美日货币谈判,对于当下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美国帝国体系中的中国与日本 [J].
彼得卡赞斯坦 ;
白云真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6, (07) :7-14+4
[2]  
日美货币谈判[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日)泷田洋一著, 2009
[3]  
日本经济的悖论[M]. 商务印书馆 , (美)高柏著, 2004
[4]  
时运变迁[M]. 中国金融出版社 , (美)保罗.沃尔克(PaulVolcker), 1996
[5]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diffusion and ambiguity[J] . BENJAMIN J.COHEN. International Affairs . 2008 (3)
[6]   JAPAN AND THE CHANGING GLOBAL FINANCIAL ORDER [J].
HELLEINER, E .
INTERNATIONAL JOURNAL, 1992, 47 (02) :420-444
[7]  
Japanese Foreign Economic Policy Formation: Explaining the Reactive State[J] . Kent E. Calder. World Politics . 198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