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黔接壤地区城镇化空间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9
作者
彭立 [1 ,2 ]
刘邵权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城镇化; 空间特征; 空间计量模型; 川滇黔接壤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川滇黔接壤地区经济落后,整体城镇化水平较低,采用川滇黔接壤地区2008年各区县(市)的城镇化率作为测度指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分析了本区域的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对城镇化率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的计算,发现各区县城镇化率的空间分布并非表现出完全随机性,而是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具体表现为低值空间聚集。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城镇化水平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空间误差模型优于空间滞后模型和OLS模型;相邻地区各因素的空间扩散效应对城镇化水平存在显著的影响,其弹性系数为0.416 1;第三产业增加值是城镇化率的最主要驱动因子,其弹性系数为0.777 7。因此,未来川滇黔接壤地区在推进城镇化时,应考虑城镇化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建立区域一体化开发政策,并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78+95 +9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耕地资源变化的空间计量及其驱动力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J].
文继群 ;
濮励杰 ;
张润森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 (05) :628-634
[2]   中国地区GDP数据质量评估——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经验分析 [J].
周国富 ;
连飞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32 (08) :17-23+48
[3]   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分析 [J].
彭颖 ;
陆玉麒 .
经济地理, 2010, 30 (06) :912-917+943
[4]   人口、富裕及技术对2000年中国水足迹的影响 [J].
龙爱华 ;
徐中民 ;
王新华 ;
尚海洋 .
生态学报, 2006, (10) :3358-3365
[5]   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 [J].
孟斌 ;
王劲峰 ;
张文忠 ;
刘旭华 .
地理科学, 2005, (04) :11-18
[6]   基于ESDA-GIS的城镇群体空间结构 [J].
马晓冬 ;
马荣华 ;
徐建刚 .
地理学报, 2004, (06) :1048-1057
[7]   城市化:相变与自组织临界性 [J].
陈彦光 .
地理研究, 2004, (03) :301-311
[8]   川滇黔接壤地区总体发展战略研究 [J].
陈治谏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4, (03) :193-199
[9]  
The Future of Spatial Analysis in the Social Sciences[J] . Luc Anselin.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s . 199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