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霆案”减轻处罚的根据与幅度分析

被引:9
作者
徐立 [1 ]
胡剑波 [2 ]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2] 温州大学法政学院
关键词
刑法; 社会危害性; 刑事政策; 减轻处罚的根据; 减轻处罚的幅度;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09.05.012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减轻处罚的根据在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政策,而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既取决于行为侵害的法益和行为人的罪过,也取决于行为的常发性、被害人的过错、行为人的意志自由程度、民众的法感情等因素。"许霆案"减轻处罚的根据于法有据、于理相合,因而是正当的。对减轻处罚的幅度应区别对待:有与免除处罚并列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对行为人减轻处罚不能加以限制;反之,应加以限制。"许霆案"因无与免除处罚并列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因而审判机关对"许霆案"的减轻处罚幅度过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2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许霆案的刑法学分析 [J].
张明楷 .
中外法学, 2009, 21 (01) :30-56
[2]   从盗窃到侵占:许霆案的法理与规范分析 [J].
高艳东 .
中外法学, 2008, (03) :457-479
[3]  
俄罗斯联邦刑法典[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黄道秀, 2008
[4]  
中国刑法立法文献资料精选[M]. 法律出版社 , 高铭暄, 2007
[5]  
刑法总则定罪量刑情节通释[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冯卫国, 2006
[6]  
刑法的社会文化分析[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许发民著, 2004
[7]  
刑法的根基与哲学[M]. 法律出版社 , (日)西原春夫著, 2004
[8]  
道路通向城市[M]. 法律出版社 , 苏力著, 2004
[9]  
刑法概说(各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日)大塚仁著, 2003
[10]  
变动中的刑法思想[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柯耀程,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