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能量重离子注入农作物的诱变效应

被引:22
作者
刘志芳 [1 ]
邵俊明 [1 ]
唐掌雄 [1 ]
施巾帼 [2 ]
李文建 [3 ]
颉红梅 [3 ]
卫增泉 [3 ]
李桂英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农业核技术和航天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 小麦; 重离子辐射; 辐射能量; 诱变育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35 [引变(诱变)和突变育种];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102 ;
摘要
用不同能量、不同注量的MEV级12C离子束辐照玉米和冬小麦干种子,用MEV级16O离子束辐照冬小麦干种子,研究其对M1代幼苗生长的影响和M2代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在一定离子通量(注量)下,所用注入能量范围内的离子束对幼苗造成的辐射损伤随辐射能量的增加而增大。用12~16MEV/U的12C离子束辐照玉米和8MEV/U16O离子束辐照小麦,对M1代幼苗造成的辐射损伤比贯穿能量(45MEV/U)下的辐射损伤明显加重。12C离子束可以诱发玉米产生植株矮化、雄性不育、白化苗、多穗型等多种类型变异,多数白化苗能够转绿并正常结实。12C和16O离子束诱发冬小麦产生的早熟和矮杆突变最多,12C辐照冬小麦原冬6产生的早熟突变在辐照能量为8MEV/U、离子通量为80×107/CM2时高达10.7%;矮秆突变在辐照能量为8MEV/U、离子通量为120×107/CM2时高达7.59%。品种间的变异频率也存在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重离子辐照冬小麦诱变效应的研究 [J].
唐掌雄 ;
刘志芳 ;
施巾帼 ;
孙国庆 ;
卫增泉 ;
李文建 ;
颉红梅 .
核技术, 2005, (01) :30-33
[2]   作物空间诱变效应及其地面模拟研究进展 [J].
刘录祥 ;
王晶 ;
赵林姝 ;
杨俊诚 ;
郭会君 ;
赵世荣 ;
郑企成 .
核农学报, 2004, (04) :247-251
[3]   天地结合开展我国空间诱变育种研究 [J].
温贤芳 ;
张龙 ;
戴维序 ;
李春华 .
核农学报, 2004, (04) :241-246
[4]   重离子束在诱变育种和分子改造中的应用 [J].
卫增泉 ;
颉红梅 ;
梁剑平 ;
袁世斌 ;
冯岩 ;
谢忠奎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3, (01) :38-41
[5]   7Li离子束注入小麦籽粒的径迹的研究 [J].
杨俊诚 ;
于伟翔 ;
刘录祥 ;
潘伟 ;
王晶 ;
赵林姝 ;
陈景坚 ;
朱永懿 ;
郑企成 ;
赵文荣 ;
白希祥 .
同位素, 2000, (04) :215-218
[6]   同步辐射(软X、紫外)辐照麦类作物种子的诱变效应 [J].
唐掌雄 ;
施巾帼 ;
胡江朝 ;
董保中 ;
崔明启 .
核农学报, 1998, (06) :2-5+7
[7]   不同能区重离子束在小麦育种上的比较研究 [J].
颉红梅 ;
卫增泉 ;
张金莲 ;
韩光武 ;
李文建 ;
周光明 ;
高清祥 ;
黄涛 ;
李强 ;
党秉荣 ;
王菊芳 ;
蔡喜臣 ;
何静 .
核技术, 1998, (10) :617-623
[8]   重离子束的Bragg峰定位于麦粒的自由基探针技术 [J].
李文建,卫增泉,颉红梅,李强,韩光武,党秉荣 .
核技术, 1996, (03) :129-132
[9]   氮离子束注入与贯穿小麦种子的生物效应初步研究 [J].
李文建,卫增泉,颉红梅,李强,韩光武,党秉荣,周光明,杨汉民,汪丽虹,高清祥 .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1995, (03) :167-169+166
[10]   同步辐射(软X、紫外)辐照农作物的生物效应研究初报 [J].
唐掌雄 ;
施巾帼 ;
胡江朝 ;
胡小元 ;
董保中 .
核农学通报, 1995, (03) :1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