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毒抗癌多肽与其组分Ⅲ的毒性比较

被引:7
作者
董伟华
韩雪飞
郭进武
陈华艳
薛传安
孔天翰
机构
[1] 河南医科大学生物毒素中心!郑州
[2] 洛阳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化学教研室!洛阳
[3] 安徽省青阳县硫铁矿医院!青阳
关键词
蝎毒; 抗癌; 多肽; LD50;
D O I
10.13705/j.issn.1671-6825.2000.04.003
中图分类号
R284 [中药化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 :综合评价蝎毒抗癌多肽 (antineoplasticpolypeptidefromButhusmartensiivenom ,APBMV)及其纯化组分Ⅲ (antineoplasticpolypeptide ⅢfromAPBMV ,AP Ⅲ )毒、副作用及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蝎毒抗癌制剂提供有价值的实验依据。方法 :取 2 0~ 2 2g昆明种小鼠 1 2 0只 ,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 1 2组 ,每组 1 0只 ,经小鼠腹腔一次注射 0 .2ml/ 2 0g不同浓度的APBMV(1~ 6组 )或AP Ⅲ (7~ 1 2组 ) ,观察各组动物的行为学改变和各脏器的病理变化 ,利用LD50 综合计算法得到APBMV及AP Ⅲ的LD50 及 95 %可信区间。结果 :小鼠注射大剂量的APBMV或AP Ⅲ 1~ 5min后 ,可出现尖叫不安、跳跃、舔注射部位、多涎、呆滞、呼吸不规则、颈部立毛等行为学的改变 ,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 ,动物呈俯伏不动 ,后肢痉挛性麻痹 ,呼吸加速 ,窒息 ,惊厥直至死亡 ,大部分动物的死亡时间均在注射后 90min之内。解剖死亡动物 ,心、大脑等脏器切片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根据各组的给药剂量及死亡率 ,测得APBMVLD50 为 9.738mg/kg ,95 %可信区间为 (9.738± 1 .5 2 7)mg/kg ,AP ⅢLD50 为 8.1 77mg/kg ,95 %可信限为(8.1 77± 1 .2 79)mg/kg。结论 :AP Ⅲ的LD50 <APBMV的LD50 ,其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285 / 28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蝎毒抗癌多肽对肝肿瘤的抑制作用研究 [J].
董伟华 ;
韩雪飞 ;
魏玲 ;
孔天翰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0, (02) :28-32
[2]   蝎毒抗癌多肽对4种人肿瘤细胞系的作用 [J].
董伟华 ;
孔天翰 ;
韩雪飞 ;
王成裕 ;
雷留根 ;
魏玲 ;
郑湘豫 .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 (01) :56-59
[3]   新鲜蝎毒汁的急性毒性及其热稳定研究 [J].
朱心强 ;
郑一凡 ;
黄幸纾 .
卫生毒理学杂志, 1996, (04) :68-68
[4]   静脉注射蝎毒素Ⅳ小鼠LD50测定 [J].
李国栋,郑湘豫,陈秋菊,王成裕,韩雪飞,陈华艳,孔天翰 .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 (03) :17-18
[5]   全蝎及蝎毒抗肿瘤研究进展 [J].
孔天翰,董伟华,田中岭 .
河南肿瘤学杂志, 1994, (03) :244-247
[6]   蝎毒对心脑血管药理作用的研究 [J].
吕欣然 ;
高尔 .
潍坊医学院学报, 1990, (03) :24-27
[7]  
毒药本草[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杨仓良主编, 1993
[8]  
药理实验方法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徐叔云等主编,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