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机动车尾气排放PM10组分特征研究

被引:22
作者
石爱军 [1 ]
马俊文 [1 ]
耿春梅 [2 ]
孟甜 [1 ]
孔少飞 [2 ]
机构
[1]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机动车尾气排放; 可吸入颗粒物; 成分谱; 源解析; 组分特征;
D O I
10.19316/j.issn.1002-6002.2014.04.008
中图分类号
X734.2 [汽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可吸入颗粒物PM10成分谱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提出并采用在机动车尾气检测线上采用稀释通道采样器随机采集机动车排出PM10的采样方法。采集了591辆轻、重型汽油车和柴油车尾气排放PM10,测试并分析了颗粒物的27种组分。数据表明:机动车排放颗粒物PM10中含量丰富的组分为OC、EC、NH+4、NO-3和SO2-4;柴油车排放PM10中OC和EC的质量分数为49.08%,是汽油车(38.38%)的1.3倍,汽油车的OC/EC(2.36)是柴油车(0.78)的3倍;汽油车排放PM10中的二次转化产物(SO42-+NH4++NO3-)的质量分数为19.37%,是柴油车(3.57%)的5.4倍;汽油车排放NH+4是柴油车的5.3倍。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公路隧道中可吸入颗粒物化学组分特征研究
    蒋昌潭
    张丹
    郑建军
    张灿
    [J]. 四川环境, 2009, 28 (05) : 19 - 21
  • [2] 北京冬季PM10中有机碳与元素碳的高分辨率观测及来源分析
    张仁健
    石磊
    刘阳
    [J]. 中国粉体技术, 2007, (06) : 1 - 4+8
  • [3] 北京市大气PM10源解析研究
    陈添
    华蕾
    金蕾
    徐子优
    王洪光
    白俊松
    刘卫红
    胡月琪
    林安国
    [J]. 中国环境监测, 2006, (06) : 59 - 63
  • [4] 车用柴油机排气颗粒物中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的分析
    张延峰
    宋崇林
    成存玉
    范国梁
    黄其飞
    刘朋
    [J].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04, (03) : 197 - 201
  • [5] 交通来源颗粒物及其无机成分污染特征的研究
    王玮
    叶慧海
    金大善
    刘红杰
    岳欣
    王英
    [J]. 环境科学研究, 2001, (04) : 27 - 31
  • [6]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PM 10 in six cities of northern China[J] . Xiaohui Bi,Yinchang Feng,Jianhui Wu,Yuqiu Wang,Tan Zhu.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2006 (5)
  • [7]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fine particles from on-road vehicles in the Wutong tunnel in Shenzhen, China[J] . Ling-Yan He,Min Hu,Xiao-Feng Huang,Yuan-Hang Zhang,Ben-De Yu,De-Quan Liu.Chemosphere . 2005 (10)
  • [8] Receptor modeling application framework for particle source apportionment
    Watson, JG
    Zhu, T
    Chow, JC
    Engelbrecht, J
    Fujita, EM
    Wilson, WE
    [J]. CHEMOSPHERE, 2002, 49 (09) : 1093 - 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