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和化肥配施对团聚体中胡敏酸数量和红外光谱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李凯
窦森
机构
[1]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化肥; 土壤团聚体; 胡敏酸; 红外光谱;
D O I
10.13327/j.jjlau.2009.03.011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湿筛法进行土壤团聚体分组,并对团聚体(2~0.25,0.25~0.053,<0.053 mm粒级)中胡敏酸(HA)进行分离和纯化,研究了玉米秸秆和化肥配施对团聚体中HA数量、光学性质和红外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团聚体的含量随着粒级的减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0.25 mm和0.25~0.053 mm为优势粒级。不同粒级红外光谱相比,2~0.25 mm粒级HA在2 920 cm-1处的吸收最强,2 920/1 720值最大,脂族性最强。玉米秸秆和化肥配施使各粒级的全碳含量增加,HA含量减少。玉米秸秆和化肥配施后2~0.25 mm粒级HA的ΔlgK值提高,RF值下降,2 920/1 720值增加,分子脂族性增强,结构变简单。
引用
收藏
页码:273 / 27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长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J].
李娟 ;
赵秉强 ;
李秀英 ;
Hwat Bing So .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01) :144-152
[2]   土壤有机碳稳定机制研究进展 [J].
刘满强 ;
胡锋 ;
陈小云 .
生态学报, 2007, (06) :2642-2650
[3]   固碳土壤学的核心科学问题与研究进展 [J].
潘根兴 ;
周萍 ;
李恋卿 ;
张旭辉 .
土壤学报, 2007, (02) :327-337
[4]   土壤胡敏素各组分数量及结构特征初步研究 [J].
窦森 ;
肖彦春 ;
张晋京 .
土壤学报, 2006, (06) :934-940
[5]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J].
李辉信 ;
袁颖红 ;
黄欠如 ;
胡锋 ;
潘根兴 .
土壤学报, 2006, (03) :422-429
[6]   不同施肥模式对潮土有机碳组分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J].
杨长明 ;
欧阳竹 ;
董玉红 .
生态学杂志, 2005, (08) :887-892
[7]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量与农业土壤碳固定动态的若干问题 [J].
潘根兴 ;
李恋卿 ;
张旭辉 ;
代静玉 ;
周运超 ;
张平究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4) :609-618
[9]   土壤有机培肥对微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分布和活性的影响 [J].
窦森 ;
王其存 ;
代晓燕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91, (02) :43-48+95
[10]  
土壤农化分析手册[M]. 农业出版社 , 劳家柽主编,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