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视角下的“互联网+教育治理”的实践演变——以北京市“开放辅导”为例

被引:12
作者
陈玲
刘静
杨重阳
佘静雯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关键词
场域; 互联网+; 教育治理; 开放辅导; 教育公共服务;
D O I
10.13811/j.cnki.eer.2020.03.007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TP393.09 [];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080402 ;
摘要
"互联网+"理念及技术为教育治理现代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研究基于北京市"开放辅导"三年多的"互联网+教育治理"实践历程,从场域理论视角对其在线教育场域的生成、边界松动、重构扩容三个发展阶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论和启示如下:(1)价值共识是"互联网+教育治理"顺利开展的观念性基础;(2)追求教育子场域自治是"互联网+教育治理"的实践演进方向;(3)面向多主体的教育资源建设是解决"互联网+教育治理"实践矛盾的关键;(4)教育治理主体行为的变化是"互联网+教育治理"实践"场域"演进的内生动力;(5)优化数据技术应用能力是推动"互联网+教育治理"实践开展的重要保障。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个性化在线教育公共服务推进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思考——对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的实践反思 [J].
陈玲 ;
刘静 ;
余胜泉 .
中国电化教育, 2019, (11) :80-90
[2]   变与不变:“互联网+”时代学校效率管理的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 [J].
赵亮 .
中国电化教育, 2019, (11) :34-40
[4]   场域概念的教育学建构 [J].
刘远杰 .
教育学报, 2018, 14 (06) :21-33
[5]   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互联网+教育”要素与功能研究 [J].
刘革平 ;
余亮 ;
龚朝花 ;
吴海燕 .
电化教育研究, 2018, 39 (09) :37-42+74
[6]   大数据应用于教育决策的可行性与潜在问题研究 [J].
刘金松 .
电化教育研究, 2017, 38 (11) :38-42+74
[7]   大数据时代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与路径选择 [J].
王永颜 .
电化教育研究, 2017, 38 (08) :44-49
[8]   个性化教育公共服务模式的新探索——“双师服务”实施路径探究 [J].
陈玲 ;
余胜泉 ;
杨丹 .
中国电化教育, 2017, (07) :2-8
[9]   “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 [J].
余胜泉 ;
王阿习 .
中国电化教育, 2016, (10) :1-9
[10]   “互联网+”时代学习资源再认识及其发展趋势 [J].
杨现民 ;
赵鑫硕 .
电化教育研究, 2016, 37 (10) :8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