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晚二叠世煤地球化学性质变异及特殊组构的火山灰成因

被引:31
作者
代世峰
任德贻
邵龙义
赵明君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煤; 元素地球化学; 火山灰; 伴生元素; 特殊组构; 成因; 贵州省;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3.03.005
中图分类号
P595 [元素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INA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X射线衍射(XRD)、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SEM-EDX)及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黔西晚二叠世煤地球化学性质变异及其特殊组构的火山灰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西部织金矿区9煤层中异常高含量的Fe(4.24%)、Cu(369.90μg/g)、U(49.6μg/g)Mo(63.10μg/g)、Zn(33.97μg/g)等是来源于同沉积基性火山灰降落到泥炭沼泽中所致;高含量的Fe、Cu并非以通常意义的煤中硫化物状态存在;除煤中有机质和陆源碎屑外,发现了由火山灰、有机质和陆源碎屑所形成的煤层中的特殊组构,暂定名为沉碳质火山胶凝物,它是一种有机-无机高度混合物质,根据沉碳质火山胶凝物的形态特征和物质组成,厘定出6种组构类型,分别是:网状组构、细屑组构、基质组构、孔腔组构、均质组构和碎屑组构。
引用
收藏
页码:239 / 24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沉积环境对降落火山灰蚀变作用的影响——以大青山晚古生代煤系为例 [J].
张慧 ;
周安朝 ;
郭敏泰 ;
贾炳文 .
沉积学报, 2000, (04) :515-520+654
[2]   辽西地区晚古生代火山事件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区分析 [J].
贾炳文 ;
周安朝 ;
谷东起 .
沉积学报, 1999, (03) :473-477+492
[3]   中国西南龙潭早期碱性火山灰蚀变的TONSTEINS [J].
周义平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9, (04) :6-10
[4]  
元素地球化学导论[M]. 地质出版社 , 刘英俊,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