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揭示性别角色变迁

被引:115
作者
刘电芝 [1 ]
黄会欣 [1 ]
贾凤芹 [2 ]
龚茜 [1 ]
黄颀 [1 ]
李霞 [1 ]
机构
[1]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2] 苏州科技学院心理系
关键词
性别角色; 量表编制; 词汇变化; 性别角色变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性别角色代表个人的社会性别,对个人乃至整个民族素质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观与性别角色也发生着变化。由于已有的性别角色测量工具多年来没有修订,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的测量亟需一个对发展变化敏感的有效测量工具。本研究根据性别角色研究的通行原则,基于1700个相关词汇,筛选出男女正性词各35个,中性词20个。在386名大学生中初测结果显示,男性化量表(16个题目)含领导力、男子气、理性、大度四个因子,体现出男性的"工具性"特质;女性化量表(16个题目)含同理心、女子气、勤俭心细三个因子,反映出女性的"表达性"特质;中性化量表则有18个题目。之后在全国5008名大学生中的复测表明,该男性化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女性化量表为0.84;两个量表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82和0.80;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该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他评效度和专家效度较高。与已有性别角色量表比较,构成本量表的词汇有较大变化:男性化词汇体现的"理性化"特质反映出当代中国男性的特点;女性化词汇虽仍以"表达性"特质为主,但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勤俭心细"的特征。大样本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未分化和单性化群体数量各占约三分之一;传统占优势的单性化已让位于非单性化;理想的双性化与最差的未分化同步增长;男性化比例男性高于女性,女性化比例女性高于男性,传统性别角色的影响减弱但依然存在。
引用
收藏
页码:639 / 64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性别角色观调查 [J].
黄会欣 ;
余新年 ;
席斌 ;
刘电芝 .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 32 (05) :40-44
[2]   性别角色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基于中国大学生的检验 [J].
蔡华俭 ;
黄玄凤 ;
宋海荣 .
心理学报, 2008, (04) :474-486
[3]   中国人性别角色形容词评定量表的建构 [J].
崔红 ;
王登峰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 (10) :948-950
[4]   大学生性别角色观的差异 [J].
王道阳 ;
张更立 ;
姚本先 ;
不详 .
心理学报 , 2005, (05) :658-664
[5]   当代大学生人格建构的理想模式——双性化人格 [J].
王学 .
现代大学教育, 2004, (04) :86-88
[6]   对Bem性别角色量表的考察与修订 [J].
卢勤 ;
苏彦捷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08) :550-553+546
[7]   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的编制 [J].
钱铭怡 ;
张光健 ;
罗珊红 ;
张莘 .
心理学报, 2000, (01) :99-104
[9]  
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M]. 重庆大学出版社 , 杨国枢[等]主编, 2006
[10]  
解读中国人的人格[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王登峰,崔红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