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社会语境下公民的守法主体精神

被引:7
作者
刘同君
机构
[1] 江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法治社会; 守法主体精神;
D O I
10.16494/j.cnki.1002-3933.2007.02.012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以法治社会为基础,如果不建设法治社会,就不可能形成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内涵的净化与提升,是法治社会高度发展与完善的一种成熟状态。公民的守法行为是实现法律秩序的基本要求,而守法主体精神的塑造则是形成和谐社会秩序的基本路径。公民守法的主体意识、理性意识及其对法律的信仰意识是守法主体精神的生成性要素;公民意识的培养、道德精神的塑造、法治理念的确立是守法主体精神的构建性环节。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6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公民为什么遵守法律?(下)——评析西方学者关于公民守法理由的理论 [J].
丁以升 ;
李清春 .
法学评论, 2004, (01) :29-35
[2]   公民意识的自觉 [J].
姜涌 .
理论学刊, 2003, (05) :122-124
[3]   转型期中国法学形而上的缺失及其代价 [J].
田成有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7, (05) :11-17
[4]  
法治的社会根基.[M].马长山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  
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M].马长山著;.商务印书馆.2002,
[6]  
法律的道德批判.[M].曹刚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7]  
法律意识论.[M].刘旺洪著;.法律出版社.2001,
[8]  
当代中国社会伦理生活.[M].龚群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9]  
法律社会学.[M].赵震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0]  
法律信仰的理念与基础.[M].谢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