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格局下中国深度参与全球创新链治理研究

被引:6
作者
吴福象
机构
[1]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国内国际双循环; 全球价值链; 全球创新链; 创新链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13.2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F125 [对外经济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30206 ; 1407 ; 020202 ; 0201 ; 020105 ;
摘要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新发展格局,是中共中央基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而适时提出来的。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经济是技术创新能力的直观表达,由创新链治理所决定的技术权利是经济和技术绩效变革的关键。综合考察全球创新链治理特征、类型和趋势性演变,比较细分领域的制造业融入全球创新链模式和经验,进而分析中国参与全球创新链治理的战略取向、重点领域和模式转变,以及中国参与全球创新链治理的机制和路径,并对测度方法、约束条件和障碍突破进行理论推演,可得出如下认识,即中国深度参与全球创新链治理,要从技术政策、创新系统网络建设、跨境技术投资、国际产能合作、区域创新和产业政策等方面进行联动和协调,同时要极力规避"技术拿来主义""为出口而进口""补贴错配"和"技术俘获"。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7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人口迁移、技术追赶与中国内外经济循环——基于世界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分析 [J].
安同良 ;
吴致冶 .
产业经济研究, 2021, (03) :57-68+127
[2]   “自然”本性、“一带一路”建设与供应链地理重塑 [J].
吴福象 ;
王兵 .
河北学刊, 2021, 41 (01) :140-147
[3]   重塑中国经济内外循环的新逻辑 [J].
刘志彪 .
探索与争鸣, 2020, (07) :42-49+157
[4]   “一带一路”倡议下全球价值链的双重嵌入 [J].
刘志彪 ;
吴福象 .
中国社会科学, 2018, (08) :17-32
[5]   国际产能合作与重塑中国经济地理 [J].
吴福象 ;
段巍 .
中国社会科学, 2017, (02) :44-64+206
[6]   权力博弈、制度变迁与全球治理 [J].
邓若冰 ;
吴福象 .
国际经贸探索, 2016, 32 (06) :87-98
[7]   从全球价值链转向全球创新链:新常态下中国产业发展新动力 [J].
刘志彪 .
学术月刊, 2015, 47 (02) :5-14
[8]   R&D补贴对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效应 [J].
安同良 ;
周绍东 ;
皮建才 .
经济研究, 2009, 44 (10) :87-98+120
[9]   中国沿海地区出口奇迹的发生机制分析 [J].
巫强 ;
刘志彪 .
经济研究, 2009, 44 (06) :83-93
[10]   中国贸易量增长之谜的微观经济分析:1978—2007 [J].
吴福象 ;
刘志彪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1) :70-8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