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批烧冲复合伤患者的临床救治题录附视频

被引:18
作者
柴家科 [1 ]
盛志勇 [1 ]
陆江阳 [2 ]
文仲光 [3 ]
杨红明 [1 ]
贾晓明 [1 ]
李利根 [1 ]
曹卫红 [1 ]
郝岱峰 [1 ]
申传安 [1 ]
庹晓晔 [1 ]
梁黎明 [1 ]
王淑君 [1 ]
机构
[1]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
[2]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病理科
[3]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关键词
烧伤; 冲击伤; 复合伤; 治疗方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6 [筋腱、韧带、滑囊疾病及损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总结烧冲复合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2005年6月7日收治一批5例烧冲复合伤患者,烧伤面积达总体表面积(TBSA)的80%~97%[(89.6±7.2)%],其中Ⅲ度面积达TBSA的75%~92%[(83.4±7.3)%],所有患者已行气管切开。对这些患者病情变化特点进行总结,动态测定部分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对1例死亡患者的病理组织进行了检查。结果除1例入院时已并发脓毒性休克于入院后23 h死亡外,其余4例均救治成功。入院时5例患者均有心、肝、肺、胰腺等多器官功能障碍,尤以肺脏损伤为重。死亡患者心、肝、肺等器官出现了严重的冲击伤病理变化。本组血小板均明显降低,凝血功能明显异常,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抗凝治疗,5 000 U/次,2~4次/d静脉给予后凝血功能得到改善,未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例呼吸功能不全、低氧血症的患者,给予呼吸机支持,采用保护性通气策略,加用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短时间内给予纯氧纠正低氧血症。尽早封闭烧伤创面,所有患者于入院后12~16 h分别行四肢和胸腹部切削痂和异体皮微粒皮移植手术,一次封闭创面(55±8)%。患者异常升高的血、尿淀粉酶、血脂肪酶在使用大剂量乌司他丁(60万U/次,4次/d)治疗后恢复至生理水平。结论烧冲复合伤伤情重,多器官功能严重受损,临床过程复杂,凝血功能明显异常。正确判断伤情,尽早封闭创面,审慎使用抗生素,积极抗凝治疗,注重营养支持与代谢调理,强化胰岛素治疗,及时有效地行脏器功能支持与保护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引用
收藏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两批危重烧伤患者转入院后的早期救治体会(英文) [J].
柴家科 ;
盛志勇 ;
杨红明 ;
贾晓明 ;
李利根 ;
郝岱峰 ;
申传安 ;
吴焱秋 ;
梁黎明 .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5, (02) :117-120
[2]   重视抗生素在烧伤临床的合理应用 [J].
柴家科 .
中华烧伤杂志, 2003, (S1) :61-62
[3]   严重烧伤患者术后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的代谢效应 [J].
柴家科 ;
郝岱峰 ;
吴焱秋 ;
申传安 ;
郭振荣 ;
盛志勇 .
中华外科杂志, 2002, (02) :30-34
[4]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invasive burn wound infection with sepsis in patients with major burns[J]. 柴家科,盛志勇,杨红明,刁力,李立根.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0(12)
[5]   111例烧伤脓毒症的发生特点及转归 [J].
柴家科 ;
盛志勇 ;
高建川 ;
纪晓峰 ;
郭振荣 ;
杨红明 ;
高维谊 ;
刁力 ;
贺立新 ;
贾晓明 ;
李利根 ;
郝岱峰 ;
姚咏明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999, (12) :721-724
[6]   严重烧伤病人静脉导管引发脓毒症的因素分析 [J].
柴家科 ;
郭振荣 ;
盛志勇 ;
吴力明 ;
刘习章 .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7, (03) :237-238
[7]   烧伤、冲击伤和烧冲复合伤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比较 [J].
金榕兵 ;
朱佩芳 ;
刘大维 ;
李晓炎 ;
周继红 .
中华创伤杂志, 1996, (06) :32-34
[8]  
烧伤病案分析[M]. 科学出版社 , 柴家科,陈宝驹主编, 2003
[9]   Plasma cytokin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n injury -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ection and prognosis [J].
Yamada, Y ;
Endo, S ;
Inada, K .
BURNS, 1996, 22 (08) :587-593
[10]  
Permissive hypercapnic ventilation. Tuxen D V.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