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失血及液体复苏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4
作者
梅彦宏 [1 ]
宁书芬 [1 ]
陈红莎 [1 ]
王苗 [1 ]
张赛 [1 ]
冯静茹 [1 ]
吴优 [1 ]
赵自刚 [2 ]
机构
[1] 河北北方学院
[2] 河北北方学院微循环研究所
关键词
兔; 休克/出血性; 液体复苏; 血液流变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59.7 [急症、急救处理];
学科分类号
100218 ;
摘要
目的:探讨家兔急性失血及液体复苏后平均动脉血压(MAP)、血细胞比积(Hct)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18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三组,经颈总动脉放血(放血量为全血量的1/4)复制家兔急性失血模型,将放出的血液加等倍林格氏液(1∶1复苏组)、2倍林格氏液(1∶2复苏组)、3倍林格氏液(1∶3复苏组)进行液体复苏,每组6只,观察家兔急性失血前、失血后、液体复苏后即刻以及30min的MAP;检测家兔急性失血时、失血后20min、液体复苏后30min的Hct以及全血粘度变化;液体复苏后30min,观察重要器官系数变化。结果:急性失血家兔经回输血液及不同量林格氏液复苏后,MAP基本恢复正常,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后30min各组间肾、心、肺、肝系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急性失血后20min各组家兔Hct显著低于放血时,复苏30min后Hct略升高但仍低于放血时(P<0.01);急性失血后20min各组家兔、各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均显著下降(P<0.01~0.05),经液体复苏后逐渐回升至放血时,三组间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失血可引起血液稀释,表现为Hct及全血粘度下降;经输血及不同容量液体复苏有利于恢复血容量及改善血液流变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失血性休克条件下大鼠血浆代谢组学分析 [J].
许会彬 ;
赵莲 ;
尤国兴 ;
李晓峰 ;
王广义 ;
周虹 .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2008, (02) :105-109
[2]   重症休克时的血液流变学事件 [J].
赵克森 ;
张骥 .
微循环学杂志, 2006, (04) :7-9
[3]   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作用 [J].
贺信祥 ;
张征 ;
唐静悦 ;
刘荣欣 ;
赵小洁 ;
李亚威 .
中国微循环, 2004, (01) :35-36
[4]   Trauma-hemorrhagic shock-induced red blood cell damage leads to decreased microcirculatory blood flow [J].
Machiedo, George W. ;
Zaets, Sergey B. ;
Berezina, Tamara L. ;
Xu, Da-Zhong ;
Feketova, Eleonora ;
Spolarics, Zoltan ;
Deitch, Edwin A. .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09, 37 (03) :100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