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甸退化胁迫下的适应性探讨──以青海省达日县为例(英文)

被引:8
作者
杜长江 [1 ,2 ]
张镱锂 [1 ]
刘林山 [1 ]
王兆锋 [1 ]
张继平 [1 ,2 ]
周强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不详
关键词
草甸退化; 适应性; 参与式农村评估; 达日县;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在土地退化胁迫下,当前黄河源区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牲畜结构不合理,草场尤其是冬季草场严重不足,这些问题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突出因素。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参与式农村评估等方法,于2004 年5 月、2006 年11 月、2007 年9 月、2008年9月对达日县牧户进行了四期抽样调查,分析了高寒草甸退化胁迫下政府和牧民适应措施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①在牲畜结构方面表现为牲畜存栏数减少;牦牛母畜比例上升。1976 年-2006 年藏羊存栏数减少60.90%;马存栏数减少了57.78%;牦牛存栏数减少25.96%。2004 年以来,成年母畜在牦牛畜群中比例逐渐增加;②在草场利用方式上,表现为转夏场时间提前。5 月前转场牧民比例由2004 年的41.50%提高到2007 年的61.00%。这暂时平衡了冬夏草场的压力,缓解了冬季牲畜草料供应短缺的问题;但这种调整加大了夏季草场的压力,可能会加速夏季草场的退化。因此,一是要进一步加大草场保护和生态恢复建设,遏止草场持续退化的态势;二要结合区域特点,建议以生态补偿形式从相邻省区或饲草(料)基地购入(/调入)草料,缓解草地压力过大的状况;③生态移民方面,移民户数增长缓慢。调查区2003年有105 户迁移,到2008 年也仅有115 户移出。2005 年实施以草定畜后,除上红科、莫坝、特合土、桑日麻等乡镇外,其余乡镇超载严重。牧户经济基础差、移民支配生产的能力差等因素,可能是导致生态移民和以草定畜措施执行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提升生态移民的经济与生态效果,如何构建搬迁牧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如何扶持发展畜牧业的替代产业等,仍是近期黄河源区生态建设与退化草地恢复的核心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973 / 97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
    周华坤
    赵新全
    赵亮
    李英年
    汪诗平
    徐世晓
    周立
    [J]. 生态学杂志, 2008, (05) : 697 - 704
  • [2] 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空间特征
    张镱锂
    刘林山
    摆万奇
    沈振西
    阎建忠
    丁明军
    李双成
    郑度
    [J]. 地理学报, 2006, (01) : 3 - 14
  • [3]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退化、恢复治理及其可持续发展
    赵新全
    周华坤
    [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5, (06) : 37 - 42
  • [4] 近20年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增产的贡献
    方修琦
    王媛
    徐锬
    云雅如
    [J]. 地理学报, 2004, (06) : 820 - 828
  • [5] 青海南部高原高寒草场退化机理及生态重建
    张海峰
    刘峰贵
    周强
    朵海瑞
    [J]. 自然灾害学报, 2004, (04) : 115 - 120
  • [6] 1982-1999年我国陆地植被活动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季节差异
    朴世龙
    方精云
    [J]. 地理学报, 2003, (01) : 119 - 125
  • [7] 气候变化对中国植被可能影响的模拟
    赵茂盛
    Ronald P.Neilson
    延晓冬
    董文杰
    [J]. 地理学报, 2002, (01) : 28 - 38
  • [8] 气候变化对我国森林生态的影响
    居辉
    林而达
    钟秀丽
    [J]. 生态农业研究, 2000, (04)
  • [9]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唐国平
    李秀彬
    Guenther Fischer
    Sylvia Prieler
    [J]. 地理学报, 2000, (02) : 129 - 138
  • [10] 我国东部样带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若干粮食生产对策的模拟研究
    金之庆
    葛道阔
    高亮之
    石春林
    [J].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04) : 51 -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