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科举考试中的“商籍”考论——一种制度史的视野

被引:15
作者
刘希伟
机构
[1]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清代; 科举考试; 商籍; 制度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48 [明(1368~1663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清代,商籍主要是指为盐商及其子弟设立的应考科举的籍类标记。但除此之外,"商籍"一词尚有其他的某些含义。科举考试中的商籍,是盐业与科举"联姻"的产物,同时也是政府与盐商之间利益交换的产物。清代在延续明代旧有商籍的基础上,在全国多个省份均设置了商籍学额与中额。在别省行盐执引者及其亲子弟侄果系无法回籍应试,是商籍应考条件最为严整的规定。但一方面这种应考规定在某些地区存在一定的变通之处,另一方面制度的成文规定并不能必然保证其完全按章运作,在录取率较高的背景下,大量本身并不符合应考条件的考生纷纷冒考商籍,由此造成了清代科举史上的一大冒籍类别。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8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试论清代前期铺商户籍问题——兼论清代“商籍” [J].
许敏 .
中国史研究, 2000, (03) :14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