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DP-XR和OBS-3A的潮滩水文泥沙过程研究 以胶州湾北部红岛潮滩为例

被引:16
作者
杨世伦
李鹏
郜昂
张经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潮滩; 悬沙浓度; 沉积动力学; 浅水效应; 胶州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3.4 [泥沙的分析与计算];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于2004年8月17~24日在胶州湾北部红岛潮滩上用OBS-3A和ADP-XR观测了水深、浊度、水平和垂直流速、回声强度、波浪、盐度、水温等水文泥沙要素,同时采集了悬沙和底沙样品作粒度分析.结果和结论为:(1)潮流动力较弱,表层和近底层最大流速分别只有31和26 cm/s;(2)弱潮流动力导致潮周期大部分时间的悬沙浓度小于30 mg/dm3,但浅水阶段近底悬沙浓度为100~1 000 mg/dm3;浅水阶段的短暂高悬浮泥沙浓度和其余长淹没时段的低悬沙浓度共同构成悬沙浓度的“U”形潮周期过程线;(3)悬沙浓度的垂直成层分布主要发生在潮周期的深水阶段和平静天气;(4)由于潮流弱和风浪的干扰,悬沙浓度未呈现大小潮周期的变化规律;(5)水体盐度为23.6~29.5;(6)淹没期的温度(21.4~28.6℃)比出露期的(19.3~30.9℃)稳定,温度极高值出现在午后出露期,而极低值出现在凌晨出露期;(7)“浅水效应”是弱动力潮滩泥沙运动的重要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胶州湾及邻近海区沉积动力学.[D].汪亚平.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 01
[2]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in Jiaozhou Bay:Properties and variations in response to hydrodynamics and pollution.[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4, 01
[3]   半封闭海湾潮间带部分围垦后纳潮量计算的商榷——以胶州湾为例 [J].
杨世伦 ;
陈启明 ;
朱骏 ;
张经 .
海洋科学, 2003, (08) :43-47
[4]   胶州湾沉积环境与潮汐汊道演化特征 [J].
高抒 ;
汪亚平 .
海洋科学进展, 2002, (03) :52-59
[5]   用ADCP进行走航式悬沙浓度测量的初步研究 [J].
汪亚平 ;
高抒 ;
李坤业 .
海洋与湖沼, 1999, (06) :758-763
[6]  
长江河口盐水入侵.[M].沈焕庭等著;.海洋出版社.2003,
[7]  
胶州湾生态学和生物资源.[M].刘瑞玉 主编.科学出版社.1992,
[8]  
长江河口动力过程和地貌演变.[M].陈吉余等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9]  
泥沙运动力学.[M].钱宁;万兆惠 著.科学出版社.1983,
[10]   Factors influencing suspended sediment flux in the Upper Gulf of California [J].
Alvarez, LG ;
Jones, SE .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2002, 54 (04) :747-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