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思想和实践上的新贡献

被引:10
作者
鲁品越 [1 ,2 ]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
[2]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生产过剩; 供给学派; 需求学派; 经济危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1 [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作为新时代经济工作主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面临的过剩性产能问题的方案。它完全不同于西方经济学供给学派的观点和主张,在思想上与政策上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世界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都作出了新贡献。其思想上的新贡献主要表现在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导向,以新发展理念为经济建设的遵循原则,以从速度型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为经济政策目标,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为社会条件;其在具体政策的新贡献包括"三去一降一补"、脱贫攻坚、发展科学技术供给、提高劳动者素质等一系列具体政策内容与实施方式,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90+164 +16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属性与发展战略 [J].
曾宪奎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9, (08) :121-128
[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什么是必由之路?——中国式产能过剩的经济学解释 [J].
周密 ;
刘秉镰 .
经济研究, 2017, 52 (02) :67-81
[4]   供给学派经济学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辨析 [J].
刘谦 ;
裴小革 .
学习与探索, 2017, (02) :93-97+176
[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下的供求关系分析 [J].
简新华 ;
余江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6, (04) :68-76+160
[6]   中国供给侧改革的相关理论探析 [J].
孙亮 ;
石建勋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37 (03) :75-82
[7]   探析“供给侧”经济学派所经历的两轮“否定之否定”——对“供给侧”学派的评价、学理启示及立足于中国的研讨展望 [J].
贾康 ;
苏京春 .
财政研究, 2014, (08) :2-16
[9]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N]. 人民日报. 2017 (001)
[1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外文出版社 , 习近平,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