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互联网虚拟社会发展特征与治理体系

被引:4
作者
毕宏音
机构
[1] 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微治理; 虚拟社会治理; 网络治理; 电子治理;
D O I
10.16582/j.cnki.dzzw.2014.08.013
中图分类号
TP393.01 []; TN929.5 [移动通信];
学科分类号
081201 ; 1201 ; 080402 ; 080904 ; 0810 ; 081001 ;
摘要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快速崛起并影响日深。透过纷杂表象,可见虚拟社会的强似真性加速了对实在社会的重构趋势;网络民众的"多重圈群化"导致了民意表达的复杂趋势;移动互联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快了青年文化的兴盛趋势;炫耀心理和安全需求交织促进了信息开放与封闭的悖论性结合趋势。面对新走向,亟待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强化规律探索,夯实虚拟社会治理基础;加强网络利用,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增强法律监管与制度化沟通;创新管理模式,构筑"五位一体"治理体系来取得治理实效。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影响微博信息传播的网民心理因素分析 [J].
毕宏音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5 (04) :311-314
[2]   微博问政的“多中心治理结构”与策略探讨 [J].
张沭宁 .
新闻界, 2012, (01) :17-20
[3]   “新诉求群体”的时代影响力 [J].
毕宏音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3 (04) :344-347
[4]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网络社会治理 [J].
曾润喜 ;
王国华 ;
陈强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2 (05) :121-125
[5]   网民心理特征分析 [J].
毕宏音 .
社科纵横, 2006, (09) :38-39
[6]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 人民出版社 , , 2013
[7]  
网络社会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郭玉锦, 2005
[8]  
文化社会学论集[M]. 辽宁教育出版社[德]卡尔·曼海姆著, 2003
[9]  
有闲阶级论[M]. 商务印书馆 , (美)凡勃伦(ThorsteinVeblen)著, 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