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与积极:宏观调控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困境——基于制度分析的框架

被引:5
作者
张勇 [1 ]
张宁 [2 ]
刘瑞 [3 ]
机构
[1]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 水利部漳卫南局信息中心
[3]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宏观调控; 地方政府; 制度供给; 困境;
D O I
10.16365/j.cnki.11-4054/d.2009.03.020
中图分类号
F123.16 [宏观经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地方政府逐渐与中央政府成为利益相对独立的主体,一些具体的制度安排———诸如政绩考核体制和财政分权体制等,给了地方政府在紧缩性的宏观调控过程中与中央政策博弈的动机;而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的博弈行为惩戒力度明显不足,进一步强化了地方的博弈动机。本文认为,正是制度供给的不足导致了地方消极对待中央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政策;在赶超战略的历史任务尚未结束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行为进入了制度供给的困境。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经济转轨、财政分权与预算软约束 [J].
董再平 .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7, (04) :88-92
[2]   2005—2006年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分析——兼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思考 [J].
齐建国 .
学习与探索, 2007, (01) :126-130
[3]   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 [J].
周黎安 .
经济研究, 2004, (06) :33-40
[4]   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论———兼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 [J].
杨瑞龙 .
经济研究, 1998, (01) :5-12
[5]   社会主义经济分析中没有“经济人”的位置 [J].
刘瑞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7, (01) :21-24
[6]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美)孙隆基著, 2004
[7]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 (美)诺思(North,D.C.)著, 1991
[8]  
中国土地政策改革:一个整体性行动的框架. 中国土地政策改革课题组. 改革 .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