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山结构与油气分布——以四川盆地为例

被引:107
作者
刘树根
邓宾
李智武
孙玮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盆山结构; 盆山耦合; 油气分布;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四川盆地与周缘造山带地貌学、深浅部结构构造及动力学机制等,其盆山结构可分为板缘(龙门山、米仓山和大巴山)突变型和板内(齐岳山、大娄山和大凉山)渐变型两类。板缘突变型盆山结构具有显著深部结构差异性,浅部构造具典型冲断带(山)和前陆盆地(盆)二元结构,其盆山耦合关系主要受控于深部结构的差异性和造山带的形成演化过程,现今山盆地貌反差大,地形坡度陡,盆山边界明晰。板内渐变型盆山结构,则深部结构特征相似,浅部构造具挤压-坳陷结构、不发育大规模冲断推覆,现今山盆地貌反差小、盆山边界不清,盆山为渐变过渡关系,其盆山耦合关系主要受控于邻区(盆外)的构造变形和盆内沉积盖层中多层次滑脱作用。不同盆山结构主要通过对现今四川盆地保存条件的影响而控制现今油气分布。四川盆地现今(残存)大中型油气藏和天然气探明储量的大部分主要分布于突变型盆山结构区,尤其是秦岭构造变形控制域。
引用
收藏
页码:621 / 63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50 条
[1]  
Formation and destruction processes of upper Sinian oil-gas pools in the Dingshan-Lintanchang structural belt, southeast Sichuan Basin, China[J]. Liu Shugen , Zhang Zhijing, Huang Wenming, Wang Guozhi, Sun Wei, Xu Guosheng, Yuan Haifeng, Zhang Changjun and Deng Bi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 Geology and Exploitatio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ichuan 610059, China.Petroleum Science. 2010(03)
[2]   四川盆地地表剥蚀量恢复及其意义 [J].
邓宾 ;
刘树根 ;
刘顺 ;
李智武 ;
赵建成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6 (06) :675-686
[3]   龙门山-米仓山地区下组合地表沥青特征研究 [J].
代寒松 ;
刘树根 ;
孙玮 ;
韩克猷 ;
罗志立 ;
谢志良 ;
黄耀综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06) :687-696
[4]   雪峰山陆内复合构造系统印支—燕山期构造穿时递进特征 [J].
金宠 ;
李三忠 ;
王岳军 ;
张国伟 ;
刘丽萍 ;
王建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5) :598-607
[5]   陕南镇巴地区大巴山与米仓山构造交接关系 [J].
裴先治 ;
李瑞保 ;
丁仨平 ;
刘战庆 ;
李佐臣 ;
冯建赟 ;
孙雨 ;
张亚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5) :576-583
[6]   龙门山陆内复合造山带的四维结构构造特征 [J].
刘树根 ;
李智武 ;
曹俊兴 ;
刘顺 ;
邓宾 ;
王国芝 ;
邓斌 .
地质科学, 2009, (04) :1151-1180
[7]   林滩场构造多期节理构造特征及其意义 [J].
邓宾 ;
刘树根 ;
杨锁 ;
张志敬 ;
黄文明 ;
宋光永 .
矿物岩石, 2009, 29 (03) :83-90
[8]   川西南新生代构造作用以及四川原型盆地的破坏 [J].
王二七 ;
尹纪云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9 (03) :359-367
[9]   秦岭造山带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中生代构造变形 [J].
胡健民 ;
施炜 ;
渠洪杰 ;
陈虹 ;
武国利 ;
田蜜 .
地学前缘, 2009, 16 (03) :49-68
[10]   大陆板内盆山耦合及盆山成因——以青藏高原及周边盆地为例 [J].
李德威 ;
夏义平 ;
徐礼贵 .
地学前缘, 2009, 16 (03) :1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