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达矿区高硫煤中菌藻类体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11
作者
代世峰
任德贻
唐跃刚
艾天杰
周强
马凤学
李宝春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开发工程系
[2] 内蒙古乌达矿务局
关键词
杆状菌落,蓝藻胶鞘,乌达矿区,高硫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4.82,P618.110.4 [];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聚煤环境是高硫煤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在成煤作用过程中,细菌和藻类的参与是高硫煤形成的关键所在.应用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SEM-EDX)和透射电镜(TEM),在乌达矿区高硫煤9煤层和10煤层的基质镜质体中发现了黄铁矿化的杆状菌落,在无结构镜质体中发现了蓝藻胶鞘及其降解有机质,这些菌藻类体的发现表明低等生源在高硫煤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6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乌达矿区主采煤层泥炭沼演化及其特征 [J].
代世峰 ;
任德贻 ;
唐跃刚 ;
侯慧敏 ;
毛鹤龄 .
煤炭学报, 1998, (01) :9-13
[2]  
生物有机质成矿作用[M]. 海洋出版社 , 叶连俊主编, 1996
[3]  
化石藻类学导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刘志礼编著, 1990
[4]  
乌达矿区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其对矿山开采的影响[M]. 煤炭工业出版社 , 彭苏萍等著, 1995
[5]   贵定超高有机硫煤中的细菌体及其意义 [J].
雷加锦,濮英英,任德贻 .
岩石学报, 1995, (04) :456-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