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隐球菌变种间ITS序列差异的研究

被引:12
作者
陈敏 [1 ]
廖万清 [1 ]
吴绍熙 [2 ]
姚志荣 [3 ]
陈江汉 [1 ]
徐红 [1 ]
陈裕充 [1 ]
机构
[1]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皮肤科
[2]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3]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皮肤科
关键词
隐球菌; 新型; 变种; 序列分析; ITS;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6 [筋腱、韧带、滑囊疾病及损伤];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利用真菌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学分析来研究新生隐球菌上海变种的地位及变种间ITS序列的差异。方法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12株新生隐球菌不同变种标准株的ITS片段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结合基因库等数据库中11株新生隐球菌标准株的ITS序列,用CLUSTAL W1.83软件多重比对分析序列的差别,MEGA3.1软件处理数据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新生隐球菌变种之间ITS序列存在明显差异,存在6种亚型;gattii变种ITS序列存在4种亚型。中国发现的新生隐球菌上海变种S8012与gattii变种在表型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均存在显著的差异,但仍属于变种内差异。结论我国发现的上海变种S8012归入gattii变种的ITS C型,原gattii变种RV20186归入gattii变种的ITS F型。
引用
收藏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新型隐球菌核型的脉冲电泳分析 [J].
刘维达 ;
吴绍熙 ;
柴建华 ;
郭宁如 .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4, (03) :152-154+190+202
[2]  
报告一例我国首见新型隐球菌变种S8012引起脑膜炎[J]. 廖万清,邵经政,李淑琴,李萍,王红阳,修清玉,吴绍熙,张纪忠.中华皮肤科杂志. 1982 (03)
[3]   致病隐球菌DNA中鸟嘌呤加胞嘧啶摩尔百分比含量的研究 [J].
赵志强 ;
廖万清 .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1, (05)
[4]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among strains of the entomopathogenic fungus, Beauveria bassiana , as revealed by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 (ISSR)[J] . Sibao Wang,Xuexia Miao,Weiguo Zhao,Bo Huang,Meizhen Fan,Zengzhi Li,Yongping Huang.Mycological Research . 2005 (12)
[5]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 and 5.8S rRNA gene show extensive diversity among isolates of the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species complex[J] . Masakazu Katsu,Sarah Kidd,Akikazu Ando,Maria Luiza Moretti-Branchini,Yuzuru Mikami,Kazuko Nishimura,Wieland Meyer.FEMS Yeast Research . 200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