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应力性塑形改建的研究及其对新兵基础训练的指导意义

被引:34
作者
黄昌林,王炳南,黄涛,韩西,钟汉馨,李祖国,张莉,黄咏梅
不详
机构
[1] 解放军第150医院
关键词
应力性骨折,新兵训练,动物实验,流行病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826.6 [各部位损伤及外科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10 ;
摘要
分组模拟训练的288只兔股骨标本病理观察及扭断试验结果表明,较大强度和时限训练的主导作用是加速骨塑形改建,增强抗骨折能力。分3组经3种方法训练的180只大鼠的胚骨上段病理切片及电镜观察表明,强化循环训练组的改建完成率(41.7%)高于其它两组(26.1%,21.9%),而应力性骨折发生率(11.5%)则低于其它两组(22.9%,18.8%)。对1129名新兵12周基础训练的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下肢长管状骨经历约9周的应力性塑形改建期,训练的第2、7周出现的应力性骨折高发的双峰现象可随训练强度与时限的加大或减少,而提前或延迟出现。在训练中采用“强化循环训练法”将加速骨的塑形改建及降低应力性骨折发生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94 / 198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