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条
内蒙古孟恩陶勒盖银多金属矿床及其附近侵入岩的年代学
被引:23
作者:
江思宏
聂凤军
刘翼飞
侯万荣
白大明
刘妍
梁清玲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锆石LA-ICP-MS测年;
地质年代学;
地球化学;
银多金属矿床;
孟恩陶勒盖;
内蒙古;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11.06.009
中图分类号:
P618.2 [金属矿床(总论)];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孟恩陶勒盖是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一处大型银多金属矿床,铅锌银矿体呈脉状产出,受东西向断裂控制。对孟恩陶勒盖矿区及其外围主要侵入岩体开展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LA-MC-ICP-MS锆石测年结果表明:孟恩陶勒盖岩基中黑云母斜长花岗岩的锆石年龄为(240.5±1.2)Ma,MSWD=0.48;白云母斜长花岗岩的锆石年龄为(234.3±3.2)Ma,MSWD=0.21;矿区外围杜尔基岩基中的黑云母正长花岗岩的锆石年龄为(154.5±0.5)Ma,MSWD=0.41;矿区外围的安山玢岩的锆石年龄为(127.5±0.7)Ma,MSWD=1.3;分别代表了中三叠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的3期岩浆活动。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孟恩陶勒盖岩基的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和白云母斜长花岗岩与杜尔基岩体的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均为富SiO2、富碱、准铝的钙碱性岩石,具有轻稀土分异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为特征,其中Ba、Nb、La、Sr、P、Ti相对亏损,而Rb、Th、K、Ta、Ce、Nd、Hf、Sm、Y和Yb相对富集。岩体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孟恩陶勒盖岩基和杜尔基岩基分别形成于印支期的碰撞造山和燕山期的伸展构造环境。根据获得的侵入岩的测年数据与前人获得的孟恩陶勒盖银铅锌矿与成矿有关的蚀变白云母的Ar-Ar年龄(179.0士1.5)Ma对比显示,这些侵入岩的侵位年龄与成矿年龄之间差别较大,说明这些岩体不太可能是孟恩陶勒盖银铅锌矿床的成矿母岩。成矿岩体可能在深部尚未出露,或者已被杜尔基岩体改造。
引用
收藏
页码:1755 / 1769
页数:1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