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7 条
种植密度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42
作者:
赵永萍
[1
]
张保军
[1
]
张正茂
[2
]
朱翠林
[1
]
王玉玲
[1
]
韩思明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冬小麦;
种植密度;
产量及其构成;
三值产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确定冬小麦不同品种(系)的最佳种植密度,以小偃22、普冰176和32-62-6-2为材料,采用5个不同密度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偃22、普冰176和32-62-6-2最佳种植密度分别为315、420、420万/hm2。3个冬小麦品种(系)的产量之间差异明显,有效穗数和穗粒数随密度的变化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千粒质量在相邻密度间差异较小。3个冬小麦品种(系)的三值产价随密度的增加,穗值产价呈下降的趋势,而粒值产价呈增加的趋势,重值产价总体上也呈增加趋势。因此,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因品种特性的差异,对密度的要求并不完全相同,各有其侧重穗、粒、质量范围,使穗、粒、质量得到协调发展,从而获得最佳产量。此外,在保证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对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1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