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藏期后的断层活动对油气聚集与保存的控制作用

被引:9
作者
张立含 [1 ]
李宜强 [1 ]
王芳 [2 ]
郑红 [2 ]
程慧杰 [3 ]
张立明 [4 ]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3] 不详
[4]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
[5] 大庆榆树林油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6]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
[7] 不详
关键词
油气聚集; 断层; 后期活动强度; 齐家-鸳鸯沟地区; 沙二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油气勘探中同一断层不同部位油气富集差异性,利用地震解释资料和钻探资料,研究辽河西部凹陷齐家—鸳鸯沟地区沙二段油气聚集与保存所需最低的断层后期活动强度.结果表明:沙二段内主要发育4条走向相同的断层,在主要油气成藏期—东营组沉积末期之后馆陶组—第四系的活动过程中,其中f1断层活动强度最大,对油气聚集的破坏作用最强;其次是f3断层,再次是f4断层,f2断层活动最弱,断层后期活动强度与油气分布之间具有密切关系,断层后期活动强度越小的断层或部位,油气越富集,油气钻探成功率越高;反之,则越低.沙二段油气聚集与保存所需最低的断层后期活动强度约为2m/Ma.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8+6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砂泥岩薄互层段中断层封闭性的定量研究 [J].
吕延防 ;
黄劲松 ;
付广 ;
付晓飞 .
石油学报, 2009, 30 (06) :824-829
[2]   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特征 [J].
刘立峰 ;
姜振学 ;
钟宁宁 ;
郑菲菲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9, 34 (05) :799-805
[3]   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与地层岩性油气藏预测 [J].
冯有良 ;
鲁卫华 ;
门相勇 .
沉积学报, 2009, 27 (01) :57-63
[4]   辽河断陷大民屯凹陷曹台地区太古宇潜山储层分析 [J].
王金花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8, (05) :16-18+40+122
[5]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西斜坡南段断阶带油气运聚模式 [J].
李军生 ;
庞维奇 ;
梁战松 ;
徐春阳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7, (05) :1-3+117
[6]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油气成藏体系及天然气分布 [J].
李晓光 ;
张金川 ;
陈振岩 ;
单俊峰 ;
侯读杰 ;
薛会 ;
徐波 ;
李国永 ;
李敬含 ;
卞昌蓉 ;
刘保宏 .
天然气工业, 2007, (05) :39-43+149
[7]   坡洼过渡地区岩性油藏勘探实践——以齐家—鸳鸯沟地区为例 [J].
李晓光 ;
陈振岩 ;
余成 ;
回雪峰 .
特种油气藏, 2007, (02) :14-17+26+105
[8]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坡洼过渡带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 [J].
单俊峰 ;
陈振岩 ;
回雪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6) :42-45
[9]   辽河拗陷断层的选择性反转特征 [J].
郑孟林 ;
吴铁生 ;
王桂梁 ;
高庆胜 ;
邓秀春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02) :228-231+125
[10]   辽河盆地下第三系深部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演化模式及其分布 [J].
张忠民 ;
朱伟 ;
赵澄林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2, (03) :12-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