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治理及其政策工具的有效性——以温州市平阳县水头制革基地为例

被引:12
作者
胡剑锋 [1 ]
朱剑秋 [2 ]
机构
[1] 浙江理工大学
[2] 浙江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环境治理; 水污染; 政策工具; 有效性; 农村;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08.05.009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在工业化进程中,污染型产业正在逐步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政府采用环境政策工具加以引导和规制。本文以被称作"中国第一污染源"的温州市平阳县水头制革基地为例,通过全面考察和分析该基地水污染的产生根源,治理思路的3次变迁,以及有关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对环境政策工具有效性的有关理论和观点进行了经验验证。案例分析表明,在当前我国的环境治理中应加强对政策工具的理解、创新和灵活运用,尤其要重视发挥可交易许可证、公众参与等工具的作用。而要提高环境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还要充分考虑污染物的特点,以及所处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环境政策工具的实施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将外部效应内部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企业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积极鼓励企业开展环境技术的创新,以及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推广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论环境技术社会化与社会调适 [J].
王兵 ;
王春胜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06) :75-77
[2]  
The optimal choice of climate change policy in the presence of uncertainty[J] . William A. Pizer.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 . 1999 (3)
[3]   Correlated uncertainty and policy instrument choice [J].
Stavins, RN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1996, 30 (02) :218-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