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为什么问怎么样,怎么样问为什么”——谈汉语疑问句和反身句中的内、外状语

被引:50
作者
蔡维天
机构
[1] 清华大学语言学研究所
关键词
汉语句法; 句法-语义介面; 疑问状语; 反身状语; 致使性; 伴随性; 事件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46 [近代、现代语法];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本文指出状语的句法分布和其语义诠释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其间对应更是井然有序而循序渐进的。文章以汉语的疑问状语和反身状语为材料,依其结构位置区分出内状语和外状语:前者的诠释围绕着伴随关系,以动词组为其势力范围,并受限于主语的主体意识。后者的诠释则脱不出致使关系,可再分为两类:较高的外状语占领了主句(CP),担任致使事件的述语;较低的外状语则盘据在小句(IP)的边缘,充当致使者的述语。从事件结构的角度来看,内、外状语可以分别对应到所谓的过程投射和致使投射;在历史发展的向度上,也有证据显示内、外状语的演化轨迹。这些发现进一步厘清了句法和语义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便于以此研究为基础来建构一套具有普遍性的映射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95 / 207+287 +28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 学林出版社 , 张谊生著, 2000
[2]  
古代汉语[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许嘉璐 主编, 1992
[3]  
先秦文学及语言例论[M]. 中州古籍出版社 , 许威汉 著, 1984
[4]   THEMATIC RELATIONS AND ARGUMENTS [J].
PARSONS, T .
LINGUISTIC INQUIRY, 1995, 26 (04) :635-662
[5]  
Indefinite Wh in Mandarin Chinese[J] . Yen-Hui Audrey Li.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stics . 1992 (2)
[6]  
Chinese reflexives[J] . Chih-Chen Jane Tang.Natural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Theory . 198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