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土著何以可能?——也谈计算思维进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被引:170
作者
任友群 [1 ]
隋丰蔚 [2 ]
李锋 [3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2]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3]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关键词
数字土著; 计算思维;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33.67 [计算机];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随着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不断融合,数字化和计算化逐渐演变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形态特征,计算思维的作用和意义越来越突出,成为区分数字土著的重要标准,受到计算机和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该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学术前沿成果,分析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趋势,阐述了计算思维进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并结合计算思维的内在特征和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归纳总结出计算思维教育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落实的可行取径及与之一致的能力评估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2 / 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从计算思维到计算参与:美国中小学程序设计教学的社会化转向与启示 [J].
王旭卿 .
中国电化教育, 2014, (03) :97-100
[2]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施情况调研结果与启示 [J].
肖广德 ;
郭芳 ;
樊磊 ;
黄荣怀 .
课程教材.教法, 2014, (01) :50-55
[3]   面向计算社会的计算素质培养:计算思维与计算文化 [J].
王飞跃 .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3, (06) :4-8
[4]   数字原住民的提出、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 [J].
曹培杰 ;
余胜泉 .
电化教育研究, 2012, 33 (04) :21-27
[5]   Computational thinking [J].
Wing, JM .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06, 49 (03) :33-35
[6]  
Digital Natives, Digital Immigrants Part 1[J] . Marc Prensky.On the Horizon . 200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