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创新能够驱散雾霾吗?——基于空间溢出视角的检验

被引:35
作者
任亚运
张广来
机构
[1]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城市创新; 雾霾; 空间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1204 ; 0706 ; 070602 ;
摘要
中国多城市群大范围持续遭遇雾霾等空气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着人民生活健康,同时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创新驱动作为引领发展的重要源泉,是治理城市雾霾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利用2004—2016年中国地级市PM2. 5浓度、创新等数据,基于STIRPAT模型,通过空间计量方法在同时考虑空间横向维度及时间纵向维度下就中国城市创新对雾霾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从城市创新对雾霾的动态效应、作用距离阈值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①中国城市雾霾污染呈现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高排放俱乐部集聚特征。②中国城市创新具有积极的减霾作用。从横向空间维度来看表现为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但存在一定的有效距离阈值。从纵向时间维度来看,减霾效应整体存在边际递减态势。③交通便利化及能源效率的提高有效抑制了城市雾霾污染的加剧,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仍是城市雾霾污染加剧的一大诱因。基于上述事实,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中国在城市雾霾治理过程中应实施科学规划,布局联防联控。防止城市"单边"治霾努力成果被周边城市的"泄漏效应"所削减;聚集创新要素,打造创新型城市引擎。在城市群内部形成创新竞争、合作机制,创新重塑城市群发展模式以缓解城市雾霾污染;考虑到城市创新对于雾霾治理红利存在边际递减态势,除上述减霾渠道外,治霾政策仍需坚持从源头着手,优化产业、能源结构,促进能效、路效提高,最终成就美丽城市。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2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中国电力年鉴.[Z].于崇德 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20,
[2]  
Tracing Primary PM<SUB>2.5</SUB> emissions via Chinese supply chains.[J].Jing Meng;Junfeng Liu;Yuan Xu;Shu Tao.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2015, 5
[3]  
The socioeconomic drivers of China’s primary PM<SUB>2.5</SUB> emissions.[J].Dabo Guan;Xin Su;Qiang Zhang;Glen P Peters;Zhu Liu;Yu Lei;Kebin He.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2014, 2
[4]  
Valuing the health risks of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China.[J].Desheng Huang;Jianhua Xu;Shiqiu Zhang.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icy.2011, 1
[5]  
Health damages from air pollution in China.[J].Kira Matus;Kyung-Min Nam;Noelle E. Selin;Lok N. Lamsal;John M. Reilly;Sergey Paltsev.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11, 1
[6]   STIRPAT, IPAT and ImPACT: analytic tools for unpacking the driving force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 [J].
York, R ;
Rosa, EA ;
Dietz, T .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3, 46 (03) :351-365
[7]   中国省域PM2.5浓度行业驱动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研究 [J].
刁贝娣 ;
丁镭 ;
苏攀达 ;
成金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 28 (09) :52-62
[8]   环境规制的污染治理效应:研究述评 [J].
李欣 ;
曹建华 .
技术经济, 2018, (06) :83-92
[9]   智慧城市建设能否降低环境污染 [J].
石大千 ;
丁海 ;
卫平 ;
刘建江 .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06) :117-135
[10]   产业协同集聚、贸易开放与雾霾污染 [J].
蔡海亚 ;
徐盈之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 28 (06) :9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