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中硝态氮积累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许亮亮
贺明荣
黄传华
邱牧
门洪文
曹倩
王成雨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灌溉方式; 冬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硝态氮;
D O I
10.14083/j.issn.1001-4942.2009.08.020
中图分类号
S512.110.7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中硝态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灌2次水条件下,传统灌溉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隔畦交替灌溉处理,但与交替灌溉3次水的处理无显著差异。交替灌溉处理的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生产效率均显著高于相同灌溉次数的传统灌溉处理,且显著减少硝态氮在深层土壤80~200 cm的积累。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Root distribution following spatial separation of water and nitrogen supply in furrow irrigated corn [J].
Skinner, RH ;
Hanson, JD ;
Benjamin, JG .
PLANT AND SOIL, 1998, 199 (02) :187-194
[2]  
中国节水农业.[M].山仑;康绍忠;吴普特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   冬小麦群体不同分布方式对麦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J].
孙淑娟 ;
周勋波 ;
陈雨海 ;
杨国敏 ;
徐德力 ;
杨荣光 .
山东农业科学, 2008, (07) :5-8
[4]   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氮肥吸收及土壤硝态氮残留淋溶的影响 [J].
王晓英 ;
贺明荣 ;
刘永环 ;
张洪华 ;
李飞 ;
华芳霞 ;
孟淑华 .
生态学报, 2008, (02) :685-694
[5]   分根区交替灌溉对盆栽甜玉米水分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J].
梁继华 ;
李伏生 ;
唐梅 ;
冯毅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10) :68-72
[6]   高肥力土壤冬小麦生长季肥料氮的去向研究 Ⅰ.冬小麦生长季肥料氮的去向 [J].
巨晓棠 ;
潘家荣 ;
刘学军 ;
陈新平 ;
张福锁 ;
毛达如 .
核农学报, 2002, (06) :397-402
[7]   强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灌溉方案的研究 [J].
许振柱 ;
于振文 ;
张永丽 .
山东农业科学, 2002, (01) :20-22
[8]   隔沟交替灌溉对玉米根系分布和产量的影响及其节水效益 [J].
梁宗锁 ;
康绍忠 ;
石培泽 ;
潘英华 ;
何立绩 .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06) :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