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治理的两个理论追问——“何以必要”与“何以可能”

被引:11
作者
唐波勇
机构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公共危机治理; 何以必要; 何以可能;
D O I
10.13766/j.bhsk.1008-2204.2009.03.006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围绕公共危机治理"何以必要"与"何以可能"这两个问题展开分析与考察,认为在伴随全球化到来的风险社会中,公共危机治理的转型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公共危机的特性以及传统的政府危机管理模式自身所固有的缺陷,已使得国家单中心治理模式日渐式微,必须向现代的公共危机治理转型。与此同时,公共危机治理的利益相关者模式也为公共危机治理的转型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的行动指南,它要求在公共危机治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利益相关者的能动性与合作精神,实现公共危机的复合治理。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构建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决策参与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J].
胡象明 .
安全, 2007, (12) :1-2
[2]   公共危机治理:一种不同的概念框架 [J].
刘霞 ;
向良云 .
新视野, 2007, (05) :50-53
[3]   全球化、风险社会与复合治理 [J].
杨雪冬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4, (04) :61-77
[4]   危机管理中的政府组织创新 [J].
向良云 ;
刘承良 .
学术研究, 2004, (03) :79-82
[5]   经济繁荣背后的社会不稳定 [J].
王绍光 ;
胡鞍钢 ;
丁元竹 .
战略与管理, 2002, (03) :26-33
[6]  
破碎的民主.[M].(法)皮埃尔·卡蓝默(PierreCalame)著;高凌瀚译;.三联书店.2005,
[7]  
风险社会.[M].(德)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著;何博闻译;.译林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