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活化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48
作者
王伟岸
钱家鸣
潘国宗
机构
[1]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2]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北京
[3] 现在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
[4] 广州
[5] 北京
关键词
功能性肠病; 肠易激综合征; 肥大细胞; 内脏致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74 [肠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 探讨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活化在肠易激综合征 (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c Fos和类胰蛋白酶免疫组化双标方法 ,对应激和条件应激肠功能紊乱大鼠及符合罗马Ⅱ标准、连续就诊的发作期IBS患者 5 6例进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黏膜肥大细胞活化程度研究 ,并与对照大鼠和健康对照组及 2例无症状超过 6个月的IBS患者相比较 ,观察应激和条件应激大鼠在应激前 30min腹腔注射 (i.p .)肥大细胞稳定剂色甘酸二钠 2 0mg/kg对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 ,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评价IBS患者症状严重指数与肥大细胞活化分数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应激 [(8.0± 0 .9)比(2 .5± 0 .8) ]和条件应激 [(7.8± 0 .8)比 (2 .5± 0 .8) ]大鼠结肠下段黏膜活化细胞明显增加 ,但肥大细胞总数无明显改变 ;色甘酸二钠显著降低应激大鼠 [(7.2± 1.2 )比 (3.8± 0 .8) ,P <0 .0 1]和条件应激大鼠[(6 .8± 0 .8)比 (3.8± 0 .8) ,P <0 .0 1]的内脏敏感性 ,对对照组大鼠却无影响。与 2 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 ,IBS发作期患者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黏膜肥大细胞数目和活化细胞分数显著增加 [(85± 12 )比 (15± 6 ) ,P <0 .0 1],肥大细胞活化分数与症状严重程度指数显著相关 (r =0 .86 2 ,P <0 .0 1)。结论 肠道黏膜肥大细胞活化
引用
收藏
页码:3 / 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J].
王伟岸 ;
钱家鸣 ;
潘国宗 .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1, (02) :99-102
[2]   一种显示肥大细胞活化方法的建立 [J].
王伟岸 ;
潘国宗 ;
钱家鸣 ;
谭会兵 ;
杨晓鸥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0, (07) :583-584
[3]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直肠容量感觉研究 [J].
邹多武 ;
许国铭 ;
尹宁 ;
李兆申 ;
邹晓平 .
中华内科杂志, 1998, (02) :34-36
[4]   肠易激综合征回盲部肥大细胞的研究 [J].
杨云生 ;
周殿元 ;
张万岱 ;
张振书 ;
宋于刚 .
中华内科杂志, 1997, (04) :16-18
[5]   Bipolar electrode implantation for myoelectrical recordings of rat bowel [J].
Yamazato, M ;
Kimura, K ;
Yoshino, H ;
Inomata, Y ;
Soper, RT .
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1996, 41 (07) :1310-1312
[6]  
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J] . Douglas A. Drossman,Zhiming Li,Brenda B. Toner,Nicholas E. Diamant,Francis H. Creed,David Thompson,Nicholas W. Read,Chris Babbs,Marcelo Barreiro,Leslie Bank,William E. Whitehead,Marvin M. Schuster,Elspeth A. Guthrie.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 199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