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回归模型比较秸秆利用方式

被引:14
作者
韩佳慧
杨扬
张景来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粮食产量; 燃料乙醇; 综合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8 [农产品的综合利用];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中国目前对农作物秸秆利用的两种方式,即秸秆还田和秸秆作为能源的生物利用。本文通过对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实验试点及其下属的华东、浙江、江苏、湖北、山西、陕西等试点的三种中国主要农作物早水稻、晚水稻、小麦、玉米秸秆还田的增产情况进行分析。基于对效益的比较,通过计量计算、线性规划,用燃料乙醇的产生量作为衡量标准,在将秸秆还田后使粮食增产制备的乙醇量和秸秆直接生产的乙醇量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国情的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建议——在可预测范围内秸秆还田效益在2016年后将大于其生物质能利用效益。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化肥施用对粮食产量增长的作用分析 [J].
王祖力 ;
肖海峰 .
农业经济问题, 2008, (08) :65-68
[2]   发展生物质发电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J].
江得厚 ;
姚伯兴 .
发电设备, 2008, (02) :152-155+184
[3]   发展免耕栽培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J].
刘全喜 ;
马连运 .
现代农村科技, 2008, (03) :43-43
[4]   玉米秸秆覆盖冬小麦免耕播种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J].
牛新胜 ;
马永良 ;
牛灵安 ;
郝晋珉 ;
张树奎 .
华北农学报, 2007, (S2) :158-163
[5]   生物质能源材料——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潜力分析 [J].
丁文斌 ;
王雅鹏 ;
徐勇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05) :84-89
[6]   关于秸秆发电的采访调查(上) [J].
马黎明 .
国家电网, 2007, (08) :52-54
[7]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J].
李万良 ;
刘武仁 .
吉林农业科学, 2007, (03) :32-34
[8]   玉米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技术发展概况 [J].
韩成伟 ;
张岩 ;
李时群 .
农业与技术, 2005, (04) :121-124
[9]   玉米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研究综述 [J].
朱玉芹 ;
岳玉兰 ;
不详 .
玉米科学 , 2004, (03) :106-108
[10]   小麦、夏玉米两茬秸秆还田不同耕作方式施肥技术研究 [J].
刘海忠 ;
王保强 ;
武玉华 ;
徐有 ;
张庆江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3) :7-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