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骑田岭花岗岩与锡成矿的关系

被引:40
作者
汪雄武
王晓地
刘家齐
常海亮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
[2] 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骑田岭; 细粒花岗岩; 锡矿化; 流体包裹体; 流体出溶; REE四重效应; 流—岩相互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4 [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骑田岭花岗岩是燕山早期深源浅成的高钾钙碱性复式花岗岩岩体。最晚的细粒花岗岩 Rb-Sr等时线年龄为 ( 15 1± 5 )Ma,低温蚀变和矿化的时代约为 13 6Ma。锡矿化分布于外接触带矽卡岩和岩体内部隐爆角砾岩充填的断裂中 ,细粒花岗岩岩浆作用与蚀变和矿化作用在空间上紧密伴生 ,成因上密切相关。骑田岭花岗岩具有花岗岩岩浆作用与矿化作用密切相关的直接证据——岩浆 -热液过渡阶段典型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1结构构造变化大 ,出现许多不平衡的结构构造 ,如斑状结构、蠕虫结构、连续不等粒结构、文象结构、花斑结构、细晶结构、环带结构、伟晶岩壳和晶洞构造 ;2石英中含有熔体包裹体和熔体—流体包裹体 ,并与 CO2 流体包裹体和高盐度流体包裹体共存 ;3蚀变广泛 ,特别是存在高温自交代蚀变钠长石化和条纹长石的微斜长石化。这种高温蚀变的花岗岩具有四重效应 ,表现出惰性元素的活动性 ,w( K) /w ( Rb)、w ( Sr) /w( Eu)、w( Y) /w( Ho)和 w( Zr) /w( Hf)等值大大偏离球粒陨石中的值。这些特征反映了富挥发分的晚期花岗岩岩浆由于高位减压“过冷”及淬火从而导致挥发分出溶、顶盖沿构造薄弱带隐爆垮塌以及出溶流体与正在结晶的花岗岩间的流—岩相互作用。岩体冷却及其高热产率驱动长期的热液循环 ,形成广泛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湘南芙蓉锡矿田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蔡锦辉
    韦昌山
    毛晓冬
    陈开旭
    蔡明海
    [J]. 地质科技情报, 2004, (02) : 69 - 76
  • [2] 湖南骑田岭岩体东缘菜岭岩体的锆石SHRIMP定年及其意义
    付建明
    马昌前
    谢才富
    张业明
    彭松柏
    [J]. 中国地质, 2004, (01) : 96 - 100
  • [3] 湘南骑田岭岩体菜岭超单元花岗岩侵位年龄和物质来源研究
    朱金初
    黄革非
    张佩华
    李福春
    饶冰
    [J]. 地质论评, 2003, (03) : 245 - 252
  • [4] 湖南芙蓉锡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
    王登红
    陈毓川
    李华芹
    陈正宏
    余金杰
    路远发
    李寄嵎
    [J]. 地质通报, 2003, (01) : 50 - 56
  • [5] 骑田岭花岗岩40Ar/39Ar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刘义茂,许继峰,戴橦模,李献华,邓希光,王强.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S1)
  • [6] 湖南骑田岭地区锡矿床特征及找矿前景
    魏绍六
    曾钦旺
    许以明
    蓝晓明
    康卫清
    廖兴钰
    [J]. 中国地质, 2002, (01) : 67 - 75
  • [7] 骑田岭复式岩体侵位时代讨论
    黄革非
    [J]. 地质与勘探, 1992, (11) : 7 - 11
  • [8] Li-F 花岗岩液态分离与实验[M]. 科学出版社 , 王联魁, 2000
  • [9] Fluorine as a tool in the petrogenesis of quartz-bearing magmatic associations: applications of an improved F–OH biotite–apatite thermometer grid[J] . Ricardo Sallet.LITHOS . 2000 (1)
  • [10] The lanthanide tetrad effect in highly evolved felsic igneous rocks – a reply to the comment by Y. Pan[J] . Michael Bau.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9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