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有关“中国形象”话语互动探析

被引:10
作者
叶淑兰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
关键词
中国形象; 话语; 话语权; 话语互动;
D O I
10.13549/j.cnki.cn11-3959/d.2012.06.008
中图分类号
D822.3 [与各国政府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西方不断"创新"并主导有关"中国形象"的话语,中国被动反应,创建与主导话语的能力不足。西方有关"中国形象"的负面话语背后隐含一定程度的"受害者情结"。中国对西方话语的反驳感性与理性并举,但语气与方式略显生硬。目前,中西话语互动存在攻击—辩解以及恐惧—愤怒两对恶性循环。赢得"中国形象"话语权,中国需要增强自信心,打破攻击—辩解以及恐惧—愤怒的恶性循环。中国还要主动建构"中国形象"新话语,注意改进话语表达方式。总之,"中国形象"话语权的提升是一个包括心态、战略与行为调整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4+78 +7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提升学术话语权与中国的话语体系构建 [J].
张志洲 .
红旗文稿, 2012, (13) :4-7+1
[2]   中国“和平发展”话语权探讨:争论与反思 [J].
叶淑兰 .
社会科学, 2012, (06) :4-14
[3]   “新殖民主义论”与中国外交应对 [J].
孙勇胜 ;
孙敬鑫 .
青海社会科学, 2010, (05) :45-50
[4]   “新殖民主义”帽子扣不到中国头上 [J].
余国庆 .
时事报告, 2006, (09) :57-60
[5]  
“唱衰”中国的背后.[M].刘小彪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6]  
温家宝在埃及举行记者会.[N].李新烽;.人民日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