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世界到跨文化对话

被引:29
作者
王俊
机构
[1]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关键词
生活世界; 主体间性; 跨文化哲学; 多极对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02 [文化哲学];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生活世界"所蕴含的世界开放性之内涵为全球跨文化对话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提供了实践指引。基于生活世界的主体间交往行为的展开、主体间性框架下不同特殊文化世界之间的交融关系、真理的自由本质及其在开放世界中的呈现等,指向的都是世界的开放性特征。基于这些构想,作为"实践智慧"的"反思判断力"、基于家庭经验的"羞怯/畏怯"的伦理习性,成为与生活世界的哲学构想相符合的实践姿态,具有公共性和主体间性特征的开放世界由此得以维护。这种实践姿态在面对多元文化世界时,得出一种新的跨文化哲学实践,它是一种"多极对话",即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遵循差异和平等的原则,在充分的多方参与的对话中寻找共识,通过对话的行动构建和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69+205 +205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文化间哲学引论 [J].
雷蒙·潘尼卡 ;
辛怡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06) :48-56
[2]  
非洲哲学.[M].海因兹·基姆勒.人民出版社.2016,
[3]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M].韩震; 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  
现象学哲学研究.[M].(奥) 许茨;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5]  
现象学运动.[M].(美) 施皮格伯格 (Spiegelberg;H.) ; 著.商务印书馆.2010,
[6]  
路标.[M].(德) 海德格尔; 著.商务印书馆.2009,
[7]  
作为生活结构的世界.[M].(德) 罗姆巴赫 (Rombach;H.) ; 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8]  
存在与时间.[M].(德) 海德格尔 (Heidegger;M.) ;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9]  
康德著作全集.[M].(德) 康德 (Kant;I.) ;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0]  
世界现象学.[M].(德)克劳斯·黑尔德(KlausHeld)著;倪梁康等译;.三联书店.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