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二叠系太原组灰岩储层特征

被引:17
作者
魏新善
王飞雁
王怀厂
李雪梅
机构
[1]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东; 二叠纪; 石炭岩; 储集层; 特征; 岩溶作用; 裂缝(岩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同位素分析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二叠系太原组灰岩进行了研究。太原组灰岩沉积于陆表海潮坪环境,储集岩主要由(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泥晶生物碎屑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组成。储集空间可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3 大类,次生成因的溶蚀孔、缝是最重要的储集空间。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蚀作用和岩溶作用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由于岩溶作用,使得灰岩的次生溶孔、缝发育。储层以特低孔渗为特征,孔隙结构普遍较差,非均质性较强,根据其结构特征分为3大类:溶孔型、裂隙—溶孔型和裂隙型。古岩溶和裂缝的发育有利于有效灰岩储层的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18+3 +3-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山西省柳林奥陶系古岩溶顶部方解石充填物 [J].
王宝清 .
地质论评, 1995, (05) :473-479+486
[2]  
古岩溶与储层研究.[M].王宝清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3]  
古岩溶.[M].( )詹姆斯(James;NoelP.);( )肖 凯(Choquette;PhilipW.)著;胡文海等译;.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4]  
现代沉积碳酸盐.[M].(美)米利曼(J.D.Milliman)著;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碳酸盐研究组译;.地质出版社.1978,